“三教”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吴远志
[导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要求实现课堂教学转型 。
        吴远志
        余庆县松烟小学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要求实现课堂教学转型 。笔者尝试运用“三教”教学理念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阐述课堂教学中“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具体做法,体现三教思想在班级成员互助学习的基础上优化学法,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通过“三教”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录,展现“三教”思想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势,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提出思考并描述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三教”模式、学法、策略、建议
        一、“三教”教学理念概述
        “三教”即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由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吕传汉首创。吕传汉认为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展和内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认识,努力培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教学理论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应对世界、时代发展的“软实力”。这需要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将注重知识结果的教学,转变成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四基四能”。
        笔者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践行“三教”教学理论,结合具体情境,设置“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与操作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激发思考,在思辨的基础上交流与表达。这样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二、“三教”的教学设计
        (一)构建“三教”教学的实施环境
        “三教”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需要构建一定的环境。这个环境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整体来说由三大环境构成,一是物质技术环境,例如校园网络、多媒体技术、基本的教学设备,甚至真实的情境,这些是“三教”得以进行的基础。二是教学生思考的载体,即数学知识。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框架、重难点所在;该教学内容体现哪些思想方法?有关的思想方法在知识、技能中是如何呈现的?应如何进行辩证思考?三是心理环境,即教师和学生能够感受到的人际环境,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班风、学风、课堂气氛。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倾听、交流和表达。
        (二)小学数学“三教”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基于“三教”的教学理念,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教”的核心理念是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前提,是提出数学问题的基础。第二步,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猜想等活动提出问题,第三步,相互协作或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质疑、反驳,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第四步,表达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实践。这样,就形成了以数学情境为基础,以数学问题为纽带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如下图:

        三、“三教”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
(一)实践的效果
        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将“三教”教学理念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班级成员在互助学习中优化了学法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时,笔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总结本单元所学知识,并用喜欢的方式呈现。十分钟后,让他们自主交流,课堂上共出现了以下几种形式的汇报:
 
        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A先说,他所选用的是文字记载,但未进行归类,写了满满一篇,却不能反应本单元知识的结构特点。
        B同学通过归类的方法,减少了文字的叙述,而且条理变得更清晰,通过两位同学的对比,学生很自然地选择了第二位同学的方法。
        C同学分别画了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写出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还在右边标注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D同学则采用列表的形式,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棱长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归类整理,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具体。
        小结时,有的学生说:“我通过自己尝试,再结合同学们的交流,发现他们的方法比我的优化得多,下次再进行归类整理的时候,我会学习大家的优点,使自己的方法更简捷”。还有的学生说:“今天的学习方式很特别,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平时都是老师带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地走,所以我一直都很依赖老师,根本不爱动脑筋,今天我感觉是我自己在主动学”……
        2.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了
        “三教”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学生们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策略更加多样 。
        例如,在教学《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笔者出示一个长方形铁盒、回顾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导入新课。

        生1:可以首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
        师:(再出示一瓶浆糊):这个物体有体积吗?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生2:也可以量出它的长宽高,再用公式计算体积。
        生3:这个图形并不是长方体,不能用长方体的公式计算呀?
        ……
        抛出这个问题后,教室鸦雀无声,孩子们都沉浸在静静的思索中。短暂的沉默后,第一个学生的发言打破了课堂的沉寂,孩子们打开思维的大门,各种各样的方法使课堂变得异常活跃。
        方法一:
        生4:我的办法是在你刚才那个长方形的铁盒里装满水,然后再把浆糊放入水中,用另一个东西接住溢出来的水,这些水的体积不就是浆糊的体积吗?
        生5:可是如何知道这些水的体积呢?
        生4:再把这些水倒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测量出长、宽 、高不就可以计算了吗?
        方法二:
        生6:我是在上一种方法之上得到的启示,我们可以在长方体的容器内倒入一些水,记录下长方体的长、宽、高,算出水的体积,然后放入浆糊,再量出水的高度,计算出第二次的体积,用第二次的体积-水的体积=浆糊的体积。
        师:这个方法你们有问题或是有需要提醒的吗?
        生7:如果水的高度不能淹没浆糊,就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生6:所以在装水的时候一定要让水漫过不规则的物体。
        方法三:
        生8:我的测量方法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我在计算的时候首先测量容器的长、宽、高,之后放入浆糊,然后测量水的高度,再计算水面上升的高度,由于长和宽都不变,所以只要计算出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浆糊的体积了。
        ……
        这堂课,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一共找出了8种方法来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交流中,眼底流露出的自信和语调里的欣喜,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3.“三教”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考、体验和表达中,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只有真正融入思考的过程,才会培养它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激发自主探索与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孩子们遇到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请用分数表示右面图形的阴影部分。笔者让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并通过“答记者问”的游戏引导同伴之间交流与表达:
        生1:把1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再把其中的1份平均分成了2份,如果每一份都这样分的话,就相当于8个2,共16份,阴影部分占了1份,也就是十六分之一。
        生2:你用十六分之一表示,那为什么不用八分之零点五呢?
        是呀,一个图形被平均分成了8份,再把其中的1份平均分成了2份,阴影部分只占了1份的0.5,为什么不用八分之零点五表示呢?这个问题的出现,让孩子们一下子陷入沉思:
        生1:我觉得从数学的简约美上,这里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吧!
        生2:分数的意义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里的0.5份好像不太符合常理吧!
        ……
        这堂课在孩子们大胆的猜测中迎来了下课铃,而笔者也并未急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对孩子们说:今天这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那就是分子是否可以是小数,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课后自学。
        在第二节课的汇报中,孩子们交流了自己课后的自学情况。有的同学从分数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有的同学说:我们后面将会学习最简分数,是指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互为质数,所以一般情况下分子应该是整数……
        这堂课中,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并未正面回应,而是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去研究。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过程。
        (二)“三教”实践的反思:
        “三教”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运用毕竟是笔者的一种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引导学习的方向。
        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而展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何通过一个核心问题贯穿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展开,避免体验的过程漫无目的,偏离课堂教学的核心。
        2.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有一道这样的题目:请在右面的方框内表示你喜欢的分数。孩子们展示了多样的方法,有的分图形,有的分实物,有的分字母、有的分数轴、有的分线段……这时候,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拿着一个“中”字走到了展台前。笔者心想:这不是一个长方形吗?刚刚不是总结过了吗?可一想到这个孩子平时不太爱表现,不妨给她一个机会吧。没想到他的话,却大大出乎了笔者的意料:“同学们,我选的分数是二分之一。我分的是一个汉字‘中’…… ”他说完后,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丰’字里面也藏着二分之一,‘品’字里藏着三分之一,‘田’字里面还藏着四分之一呢。笔者暗自庆幸,没有扼杀一个孩子的思维。
        总之,在“三教”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成了统一的整体,学生的学习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更清晰地了解了学生的想法,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学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