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邱立辉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也能够带动小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
        邱立辉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小学   1371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也能够带动小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必须要基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当下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下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1 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使用率过低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念有片面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走入了误区。这导致课堂教材使用频率非常低,形形色色的课件代替了一整节课的讲解。其实,所有教学内容都应围绕教材展开,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而且要仔细研读教材。每一本教材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的,课本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更是学生的学习之本。笔者个人认为课本用起来很方便,每一本教材的编写都是非常合理的,课本上有各种概念、公式和各种引人入胜的主题图,还有与之相对应的系统的练习题,学生可以随时翻阅查找。
1.2 情境创设不恰当
        有些数学教师调动课堂气氛,增强课堂乐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他们创设的情境与学生所学内容关系不大,这样的情境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并不大。还有些教师以为运用多媒体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把课本上的情境图全部做成了课件,这样的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根本没有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2.1 对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构建
        虽然目前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不具有完全统一的看法,但是相关工作者均认同“对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对于各类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即能养成,所以教师并不能够仅依靠常规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而是有必要对各项与教学内容具有密切关联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构建,以能够深化学生对于问题情境的感受,并为学生提供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进而逐渐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一般来说,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有必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充分结合,使学生能够对问题内容进行更加有效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进行感受。并且,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进行关注,帮助学生对正确的解题习惯进行培养,以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进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2.2 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基础技能,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帮助。现阶段,教师针对小学生缺乏运算兴趣的问题,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用以帮助学生对数学运算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从被动性的数学运算转变为主动性的数学运算,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及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在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时,应该密切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以便提高游戏活动的可玩性和体验性,从而提高游戏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身份,从课堂“主宰者”的身份转变为“引导者”的身份。

同时,还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和时机,确保在不影响学生游戏体验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点。
2.3 教师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与生活有着切切实实的联系。历史上很多数学方面的重大发现都是数学家们偶然从生活中发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另一方面,数学的教学活动又离不开生活中的具体案例。离开了生活的数学教学,将走向教条和僵化,数学教学只有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重视和引导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符号和具体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开始“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前,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搜集生活中与百分数相关的数学现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这一生活现象和数学的联系,拿到课堂上与师生一起分享,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去,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从中获取知识,体验到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现象的联系,从而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2.4 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主角,教师一味地讲解,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在课程改革后,课堂增设了许多环节,其中实践活动近些年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得比较多。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中的许多公式定理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动手操作总结出来的。实践操作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手段,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有更好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将手中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平均折成相等的2份、3份、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几,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和平均分配的联系。渗透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也要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布置习题内容,还应该布置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涉及核心素养,动手实践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2.5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使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不可少。小学数学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每节新课前,数学教师都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将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中解决课前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在课堂中未能明白的问题,可以课后找老师或学生帮助解决,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共同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帮助解决。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倡和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为数学课堂营造积极、活跃、和谐的氛围,从而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内容,创新丰富、生动、高效的教学方式,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建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1(06):31.
[2]马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学周刊,2021(22):101-102.
[3]侯海波.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6):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