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赵帅
[导读] 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赵帅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依托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设备,学生既可以对相应的学习资源、新闻资讯等进行便捷获取,又会向网络空间中发布自己的生活、思想动态。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放大,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高校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需及时转变学生管理模式,切实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控制措施
        1导言
        信息时代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造就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高校也乘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东风,积极探索学生管理新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理念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使学生管理工作与互联网技术达到良好的契合状态。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增大
        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会广泛接触到各类网络平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较强,存在着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而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和成熟,这样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导致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复杂性提升。高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与现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特征不适应,要求教师持续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和干预学生的思想认知。
        2.2学生管理的精细度不高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学已经建立了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用以整合学生事务、收集学生信息并满足工作需要。但由于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认识的不足,造成学校“一体化”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建设落后,学生管理服务相关部门为满足工作需求建设了自己的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互通性较差,学生数据也并不统一,显现出“信息孤岛”的问题,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依然处于半手工操作阶段,工作既繁琐又效率低。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动态管理需要搜集学生信息,学生管理工作手段落后会带来管理效能低下的问题,一方面,它将显著增加工作量,将工作时间延长,并导致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多次重复搜集学生信息的情况,使学生对学校的学生工作不满。
        2.3学生教育管理思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很多高校已经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学生管理实践中。但部分教师并未改变思想观念,依然运用单向化的传统管理模式,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得不到激发,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诉求。在这种状况下,即便高校将学生管理方面的各种网络平台完善构建起来,更加智能化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也无法有效对接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进而制约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2.4就业工作的抗压度不强
        就业是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工程,这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自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经济形势下行和疫情的影响,部分行业的用人需求下降,个别企业减员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影响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也严重制约稳了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也进一步暴露出高校就业工作的抗压度不强这一问题。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控制措施
        3.1树立“互联网+”管理思维
        高校在融合学生管理工作与“互联网+”的过程中,不能单单从技术层面实施,还需要同步解放传统思维,将“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深入、全面地变革与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目前,一些高校教师容易依靠以往经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导致与互联网时代特征和学生发展要求不适应。因此,高校教师需变革思维,将经验主义的束缚有效打破,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学生管理的思想、方法等各个环节当中,充分融合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同时,由于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构成的复杂性也显著提升。为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高校需积极将学生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推行下去,综合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系统收集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与成长数据,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将个性化服务、针对性管理手段等进行运用。若学校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可与其他服务商合作关系,对学生管理的软件系统进行开发,这样能够逐步通过数据管理转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从技术、思维等角度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2立德树人,强化思政教育体系
        一是坚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习近平强调,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校应注重挖掘、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要根据学校自身专业特色把培育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要经常性开展有益学生身心的活动,如“最美学子”“最美辅导员”等评选活动,延伸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渠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打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模式。二是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举措。高校要依托“互联网+”,逐步构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弘扬红色基因的一部分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转变思路采取鼓励措施,让学生主动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从班级到专业再到学校形成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易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建设,丰富网络思政呈现形式,拓宽传输渠道,让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中锤炼品德修为,筑牢道德根基。
        3.3优化学生管理组织与流程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成效,高校需对传统纵向串联型管理结构进行调整,依据互联网平台思维的指导,构建扁平化的横向管理组织。通过扁平化网状组织结构的构建,能够加强学校不同职能部门的交流与协作,进而更加高效地服务学生,顺利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实施。高校专业、学院之间需密切联系,将过去存在的壁垒打破,在切实发挥各个专业、部门节点职能的基础上,增强协同协作。同时,现阶段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流程较为繁琐,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这就容易有真空地带出现,影响学生管理成效。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需系统梳理现行管理流程,将不必要的渠道和环节及时删除。简化学生管理流程,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学生管理任务。
        3.4强化高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会对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需积极建设教育管理队伍,既要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又要重视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的培育工作。只有这样,教师方可以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及时转变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积极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着重考核人才的信息化素养与管理能力。通过新鲜血液的补充,促使高校学生管理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其次,要大力培训现有人才队伍,将讲座、培训等多样化形式综合运用起来,深入、全面讲解学生管理方面的前沿理论与技术,促使高校教师的思想认知、能力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有很多的挑战随之出现。高校教师需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要定期总结和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暴露的不足,积极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持续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产业科技创新,2019,1(17):113-114.
        [2]朱志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1):199.
        [3]胡劭颖.“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02):89-93.
        [4]王莹,田晓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创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6):102-104+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