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础乐理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刘瑞雪
[导读] 音乐如同一座五彩斑斓的博物馆,馆中各个年代的音乐珍宝数不胜数,想要进入这个博物馆,就必须配备“基础乐理”这把钥匙。
        刘瑞雪
        深圳市沙井中学 广东 深圳518104
        摘要:音乐如同一座五彩斑斓的博物馆,馆中各个年代的音乐珍宝数不胜数,想要进入这个博物馆,就必须配备“基础乐理”这把钥匙。目前,在我国中学阶段音乐常规课堂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审美培养,而忽略了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基础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开阔其音乐视野,对其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当下初中音乐常规课堂教学现状的剖析,围绕基础乐理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及应用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部分中学音乐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基础乐理;初中;音乐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    J60     文献标识码:A
1目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基础乐理学习现状
1.1缺乏基础乐理教育意识
        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起,至目前的“3+1+2”的高考教育模式无不例外都是应试教育,这一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发展规律的多样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理念。为了应付中 / 高考,短时间拔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与曝光率,学校不得不通过压缩艺术课程的时长来拉长文化课学习时间,尤其近年,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地区学校,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在教育部下发相关批文、明令禁止后,仍有“偷偷进行”的现象。在课程改革文件下发前,音乐教师更侧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和单一乐器技能掌握,教学手段、模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基础乐理的教学,也间接导致了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形成学生上完一个学期的音乐课,无法视唱简谱,甚至连音符时值、力度术语和速度术语都不能辨认的怪象,更别谈对音乐的理解了。这种应付式的填鸭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艺术感知与审美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来说,也是有弊无益的。
1.2教育政策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音乐素质教育政策的相关改革文件早已出台,但到学校落地实行时,却突然有效推行。这是因为大多数学校至今仍处于“智育第一”的老旧观念中,重“成绩”轻“发展”。学校领导在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器材、教学教研、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甚少,音乐场地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设备器材配备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教学教研工作难以开展,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每况愈下,在基本音乐课程都难以开展的条件下,谈基础乐理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不作为。《总体规划》《音乐课程改革》落实不彻底,导致《总体规划》的课程改革进度中断。基础理论教育未纳入基础课程中。首先,音乐教学常规课程内容有视唱简谱、科学发声等但不涵盖基本乐理知识,使得基础乐理课程在常规教学工作中难以开展。其次,音乐课时本就少,文化课主课老师时常以“复习”或其他理由占课,导致教学工作被打乱。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中规定,初中生应享有系统的音乐学习,形成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
2基础乐理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2.1歌曲演唱中注意
        在演长过程中,学生应注意歌曲的演唱技巧,不压嗓、不捏嗓、不撕扯声带歌唱,应该体态自然,喉头自然放松。

演唱时注意歌曲的表情术语以及强弱记号(如在演唱“门前鲜花散芳香”这一段歌词时,如果这里有力度记号,应当写为“f”,所以情绪要比开头两个乐句更强烈,到“总想念我的家”开始做“dim”处理),把情绪代入歌词,细细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弱起小节。首先分析弱起小节,讲述含义及表达方式,在伴奏时,前奏最后一小节默数三拍,最后一拍时,左手用八度提醒学生,准备开始。
2.2全面考虑学习者的受教阶段及能力
        全面考虑学习者的受教阶段及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基础乐理知识教学引导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龄和学习接受能力,适当选择教学教材和教学课程,保证教学效率,即要结合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和情况,实现教学的“量体裁衣”。首先,教师在青少年音乐教学中要通过直白简洁的话语或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一方面要尽量简化教学术语,采取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让青少年在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另一方面要加深青少年对基础乐理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以音符、谱表、五线谱等基础教学知识为主,并让学生通过演奏等方法,进一步了解不同乐理知识的具体应用等。其次,针对专业音乐院校的基础乐理教学,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音乐节奏教学、音符教学、乐理知识组合教学等内容上,加深学生对音乐结构式调性、和弦组合等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培养,通过作品赏析和总结等方式,以实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盲点,不断突破知识的新高度。
2.3常规课堂教学策略
        在学唱歌曲前,教师将歌曲创作背景与词、曲相结合,以小游戏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或展示自己的答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1. 基础乐理知识普及在学唱前,教师告知学生看谱流程。(1)歌曲名称;词曲作者;(2)调号;拍号;划拍方法;(3)力度术语;表情术语;速度术语;(4)小节线;结束线;反复记号;(5)音符时值及运用;休止符时值及运用;节奏;声部等。教师在课堂上对以上名词做出专业解释,多用举例法,讲解完毕后注意实际运用。为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师可制作小卡片,使学生自由组合,快问快答。2. 代入小游戏吸引学生关注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可以代入小游戏,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本身。如:以《可爱的家》为例,本歌的知识要点——大附点节奏型。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先讲划拍方法、挥拍,然后加入顺口溜结合体态律动的方法来加强学生记忆,并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顺口溜如下:“大巨人厨师来做鱼”——(X(大).  X(大))3. 建立二声部和声概念在分声部前,教师可开展 3 条开声训练,1 条和声练习(简单的三度就可以)。在建立好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在学生听觉基本保持稳定的时候,教师开展分声部训练(具体划分方法由男女决定),最后和声。4. 知识拓展环节在小组展示结束后,可加入相关知识拓展环节,如给学生播放一个与“家”有关的电影小片段或师弹一首与“家”有关的钢琴曲,并分析音乐,引导学生思考。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当代教育主旋律。乐理课作为美育课程的重要一环,不能再被“丢进角落吃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前提是:鼓励学生参加涵盖音乐欣赏与音乐实践在内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适当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审美素质,达到人才全面培养的目的。初中音乐课程是音乐审美的基础,音乐课程应该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而不能将其变成刻板的,教条式的乐理知识的传授,我们应该针对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以及审美习惯,因势利导,给学生带来最生动,最有益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苗瑾.浅析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基础乐理知识的渗透教学[J].新课程,2020,{4}(32):107.
[2]宋佳雯.基础乐理课程多元化教学的实践运用研究[J].北方音乐,2020,{4}(07):149-150.
[3]王倩倩.浅谈乐理教学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9,{4}(08):83.
[4]陈海.浅谈基础乐理知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知识文库,2017,{4}(16):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