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
四川省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如何应对疫情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如何在疫情期间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调适,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凭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心理教育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疫情期间实际案例提出有效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疫情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人类以前从未发现过的病毒感染,具有易传染,致死率高等特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次疫情来势汹汹,对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影响和损失。此外,在教育方面,应对疫情的难度更大。起初是应对开学延迟,“停课不停学”提出,如何协调学生自主线上高校学习;当前,开学后,如何对学生心理进行调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尽快回归正轨,成为教育重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何为心理健康?
健康,包含两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保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产生正面影响。心理健康,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适,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自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状态,获得内心的愉悦平静。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个体差异,社会活动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2.心理健康与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作用显著,心理健康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是学生发展健康心理品质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一点与我国强调的素质教育要求是相对应的。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以心理健康发展为前提条件。同时心理健康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含性格和气质,在学校心理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意志力、调控力、承受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心理素质训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学校开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
第一,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是需要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广泛开展教师心理知识培训,灵活运用多种心理疏导方式,善于观察和引导学生,建立融洽和谐师生关系。
第三,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自主参与性为一体。学以致用,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自我的调节能力,能将情绪自我宣泄,注重养成教育。
第四,学校设立心理调节室和配备心理辅导员。对学生可能出现以及以及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防止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
第五,家校配合。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家长会、座谈会、讲座等形式,传播心理学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学生此时的心理需求以及当下的心理健康状态,家校沟通配合交流,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中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专业院校,相对于普通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更为多样和复杂,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个人,社会,家庭等,因此应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其独特性,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 马梦尧.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探讨[J].才智,2020(08):45.]。
1.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1)青春期过渡阶段,适应能力不强。当下正处于15-18这一年龄阶段,渴望摆脱家庭束缚进行强烈的自我情感表达,同时依靠自己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情绪的内隐与外露相结合,加之心理不成熟,往往力不从心,言不由衷,无所适从。
(2)遇事偏激,不理智,易冲动。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往往以情绪控制理智,一言不合拳脚交加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往往只是一件小事,一次意外的刮碰,都能掀起争端。而出事的时候往往从他人身上找原因,容易产生偏激心理。
(3)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方式单一,厌学心理产生。由于中职院校的学业压力相对较少,加之长久以来学习态度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差,构成单一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学困生问题突出,逐渐产生厌学乃至退学心理。
(4)自卑自傲,意志力薄弱。长时间的缺乏有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单一的自我评价体系,容易造成自卑心理,但同时又无法接受自我存在的问题,容易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容易形成懦弱,胆怯,害怕问题,无法承担等负性的性格。
2.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活动在学校开展,学校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教学教育条件,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各方面相互维系,共同影响与个人心理平衡。对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参加中考竞争后失败而来,自身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较同龄学生相比处于弱势,在学习上的自信缺乏,学困生较多。对此,一些中职院校有些教学教育管理可能过于偏松,学生学习压力较少,放任自流;而另一些院校管理则相对严苛,侧重就业率,进行单项结果评价,缺乏关心;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成长教育单单强调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才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它对个人而言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发现大部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都来自于家里不和睦、留守家庭、父母离异等。他们从小缺乏家庭教育或者突然遭遇家庭变故而导致心理闭锁,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沉默寡言,缺乏家庭关爱的他们也不懂如何向别人表达关心,造成“不合群”现象出现,被孤立,同时自身情绪无法得到合理宣泄,后积累越深,心理问题突出的原因所在。
(3)社会因素
人是群居性的,学生也不例外。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社会思潮,文化背景以及学习生活环境。这些因素都对学生心理产生持久的影响。社会上对于中职院校学生存在偏见,难免在面临就业时产生更大的压力负担。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心理,如拜金主义、攀比思想,对于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和挑战。
(4)个人因素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家庭因素为基础,学校因素为关键,社会因素为保障。三者相互结合,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在就个体而言,主观因素则处于主体地位。在青春期到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内心急于宣誓成人意识,渴望进行社会角色的进一步转变,但由于心理水平受限,自身条件与实际情况不平衡,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在过渡阶段,一旦遭遇这些情况,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发展。
以上四个方面主客观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个人因素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保障,学校为保障,四方面共同协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疫情下中职学生心理上不良反应
在这疫情防控期间,原本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原本计划的家里旅行、聚会、朋友游玩被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不出门、戴口罩,封闭式自我管理。与此同时“停课不停学”口号提出,中职学生由课堂式教学转为线上教学,学生居家自主学习时间延长,加之部分中职学生自身学习习惯和能力不足,抑或缺乏及时监督和反馈。导致生活作息不规律、学习兴趣差、过度沉迷网络、恐慌压抑焦虑等问题产生的风险较大。这些问题的背后,是“疫情心理牢笼”的长期束缚,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结合中职学生心理的特殊性,这些问题的不良反应也会更加突出。
(1)心理认知上,中职生在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同时,其认知的辨别能力还有待加强。在疫情期间,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接收来自多方讯息,多种信息资源汇集,但其中有真有假,无法分辨,很有可能导致谣言的传播,形象替代性创伤,即通过第三方传播、讨论间接暴露于突发事件,从而形成心理创伤,轻信谣言,严重的可能造成灾难性伤害。
(2)情绪管理上,青春期的他们本就易怒易燥,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情绪化,缺乏理智。在疫情期间,这一缺点被扩大化,同时还会产生焦虑多疑,过度防控,甚至普通身体不适也有可能觉得自己感染新冠病毒;格外的恐慌不安,甚至于发展成愤怒暴躁。这是由于长期压抑的疫情笼罩造成的,归因于自身则会胆小懦弱,归因于他人则会暴躁愤怒。此外,还有盲目乐观,孤独寂寞,逆反心理加剧等不良反应。
(3)行为管理上,中职生的自制力较差。在疫情下,长期的居家自主学习,会导致学生无所事事,沉迷网络游戏,作息混乱无规律,不爱说话,自我闭锁。同时开学后,一时又难以调整,立即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可能上课走神,睡觉,精神不佳,与同学交往不顺,发生冲突,厌学乃至退学的情况加剧。
(4)身体反应上,在疫情下,难免会因过分担忧或压抑,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比如身体问题、睡眠问题、饮食问题等。而这些问题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身体疾病,在开学后,学生有可能借此借口来逃避开学带来的压力,因此需要自我或者人为的进行心理疏导。
四、疫情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措施和案例分享
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家庭、个人、学校。个人是主体,家庭是成长是基础,社会则为之保驾护航。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学校。因此在疫情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防护则尤其需要学校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应对各种疫情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罗青菊. 中职班主任工作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C]. 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78.
]。以下是疫情期间开展心理辅导的具体措施和案例分享:
(1)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心理辅导。
在“停课不停学”这一大背景下,学生教学由课堂转变为线上教学。同时也可开 展在线心理教程,通过利用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方式开展心理教育。学校可以自主研发或分享心理在线读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心理知识,并加强沟通,建立心理危机服务线上平台和线上心理教育课堂。
案例分享(一)
本校是一所中职类院校,在疫情期间,相应教育部号召,开展线上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心理防控,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见证和参与本校心理教育工作。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演讲”活动中,我们分别开展了线上的“致敬最美逆行者”、“抗击疫情,我在行动”、“疫情下生命教育”等的心理教育课程,帮助本校中职学生心理上实现“共鸣”,达到心理上的自我调适。
(2)特殊时期,特殊关注。
前文介绍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性,其中需要了解到的是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的所处的环境,所对应的家庭多半是特殊的,以留守和离异居多。在疫情期间,他们说心理则需要特殊关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案例分享(二)
小孔(化名)是一名高一数控班学生,家庭离异,由父亲抚养。户籍湖南,因父亲务工原因,来到四川上学。今年过年期间随父亲开车回老家过年,第二天随机返回四川。后学校要求每日报道体温和去向,他在微信上跟我谈到,他现在处境,现居家隔离,但是周围的人去把他家当成瘟疫。他心理很难过,进而委屈愤怒,每天在家躺着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解他的情况,加之本就缺乏父母关爱,尤其是母亲,这一情感的倾诉对象,我很快对他进行特别关注,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工作,按时与他微信、电话等沟通。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在微信上对他讲解当下疫情形势,给他介绍周围的防疫志愿者事例,逐步开导,产生“共情”和“同理心”,了解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疫情期间,保持持续追踪动态,最终转危为安。
(3)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
疫情期间,充斥各种关于疫情的信息,其中有真有假。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分辨,不信谣、不传谣。同时宣传正确的疫情防控知识,在开学前和开学后,时刻注意防控,维护师生安全。在宣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案例分享(三)
在开学前,线上班会活动中,了解到学生在家基本状态,总体情绪消极,为此特别开展“疫情化怡情”的主题班会。其中特别以一页幻灯片展示心理调节方式,让学生自我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缓解当下焦虑。
(4)同伴教育等多种心理教育模式相配合。
传统单一的心理教育模式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当前应多种教育模式相配合,比如同时开展同伴教育。同伴教育是指利用同伴关系,即同龄人或者关系亲密的朋友之间相互影响而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中职生,尤其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他们对外界心理上产生闭锁。在面对老师、家长、长辈时往往产生逆反心理和防备心理。相较之下,同龄人之间则更为真实,在同伴交流中往往能收到较好效果。
案例分享(四)
在本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充分利用同伴教育。首先多开展团体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减少“排斥”“不合群”“小团体”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在活动参加作出贡献并得到集体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形成激励作用。同时发挥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挑选较为优秀的,有号召力,责任心的班干部组成同伴教育团体,时刻观察班上同学心理状况,并及时有效的进行反馈,共同维护班上同学心理健康发展。
(5)家校配合,积极面对,共克时艰。
家校协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家庭发现不了的问题,在学校老师的关注下,会及时发现问题,老师与家长互相沟通,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面对疫情,家长以身作则的同时也需配合学校,监督孩子上好网课,帮助学生完成居家学习计划。开学后,老师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定期与家长交流沟通。尤其是处于特殊家庭的中职学生,家校一起努力,用科学的防疫方式、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共克时艰。
本文主要针对疫情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中职生心理教育的特殊性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对中职生心理不良反应,学校方面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导,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实际案例分享分析。在此过程中,收获与感悟并存。疫情下,全国各地积极应对这场艰难的持久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对此,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充满自信,用自身微薄之力去抗击这场疫情心理防护战役。我们身兼“守土之责”,守护祖国的未来,不得不以“奋勇之心”相对,本文希望能对相关疫情心理教育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梦尧.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探讨[J].才智,2020(08):45.
[2]罗青菊. 中职班主任工作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C]. 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