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借助格式塔解决初中古代诗歌教学难题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李康凤
[导读] 初中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格式塔心理学由于其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从而实现顿悟的过程
        李康凤
        勒流江义初级中学   广东省佛山市  528322
        摘要:初中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格式塔心理学由于其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从而实现顿悟的过程,主张从问题情境的整体出发去知觉、学习、记忆,强调整体观(完形)和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这些学习理论对我们语文教学,尤其是对古代诗歌教学有着导向性的教学指引作用。在本文中我将会详细论述格式塔心理学在本人初中古代诗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  初中古代诗歌教学  具体运用
        
        一、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格式塔心里理论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苛勒和考夫卡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从而实现顿悟的过程,主张从问题情境的整体出发去知觉、学习、记忆,强调整体观(完形)和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其基本观点有:
        (一)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二)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三)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四)顿语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二、我国初中诗歌教学现状
        初中学生脑力发展尚未完整,对于抽象思维的学习还是比较难。诗歌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个难点,尤其是通过意象去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诗歌的情感。很多老师的做法往往是企图通过逐字逐词逐句的讲解,让学生感知、体会作者的情感。可是因为时代、社会背景变迁,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脱节等,大多数学生都无法体会到诗人的真实情感,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或者直接听老师的满堂灌。
        三、具体教学研究实例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生成对诗歌情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到底应该怎样撰写出在格式塔心理学指导下比较有作用的教学设计?
以《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为例:
        《秋思》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过程与步骤: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关于作者马致远的信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方式汇报的方式。在充分听取同学的汇报后,老师再抓关键信息,进行总结,例如马致远在写这首诗的时是个游子。
        解释说明:这一个过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背景,即知人论世。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这一过程即是摆出一些学习要素,为学生接下来的认知重组做好准备,拿出“箱子”。
        (二)读一读
        过程与步骤:首先让全班同学自由去朗读整首小令,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并选择音乐类型,作为朗读背景音乐。提供三种音乐背景:分别是轻快活泼的,如《花仙子之歌》;悲伤沉痛的,如《悲伤的往事》;激昂亢奋的,如《士兵突击》。学生在朗诵后须对自己选择的音乐类型加以说明。整个过程,教师尽量少干预。
        解释说明:这一过程主要目的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知的信息通过读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以及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在这一过程中允许出现错误。这一过程也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知觉重组”。知觉的重组,有可能找到解决办法也有可能找不到办法。所以老师暂时还不需要进行干预。
        (三)仿一仿(试误)
        过程与步骤: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理解,选择下面的场景,仿照《秋思》的格式,写一首诗。
        1、你在军训第五天了,在这其中吃了不少苦,写一首诗来表达你对家、父母的思念之情。
        2、除夕之夜,全家吃团圆饭,其乐融融,请你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来表达你此时的欢喜之情。


        3、其他场景(要求自由发挥,但在写过程中要写清楚场景和情感)
        解释说明:这一过程主要目的引导通过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把诗歌中要表达的情感和有效的意象联系起来。这一环节无论是学生写得是否合理,都是为下面的“顿悟”作铺垫。
        (四)比一比(顿悟)
         过程与步骤:这一过程主要是拿学生的作品和作者的作品相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顿悟”作者为什么会选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意象来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最后老师把一些优秀的作品拿出来展示,作为学生的奖励。
        解释说明:这一过程是一个“顿悟”的过程,一个“知觉重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前面的说、读、仿等过程,已经把类似“箱子”“棍子”之类的信息全部引导出来。因而这一过程主要目的引导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超越时空界限去顿悟作者的情感,从而完成认知的重组。展示优秀作品,是对学生顿悟表现一种奖励,可以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         
        (五)改一改(完成知识的迁移)
        过程与步骤:要求学生根据这一节课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理解,修改自己在课堂完成的诗歌。
        解释说明:顿悟学习有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中对“意象、情感”的顿悟学习,迁移到自己的作品,有利用于学生学以致用。
        四、归纳总结
        其实初中阶段的大部分诗歌教学都可以采取“说一说”“读一读”“仿一仿”“比一比”“改一改”这几步骤进行。从上面阐述以及例子中我个人认为利用格式塔心理学解决诗歌教学现状要求做到这几点。
        (一)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诗歌教学基本切入点。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学生对诗歌的“顿悟”。通过读来顿悟来自见。要解决诗歌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解读,就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诵读去顿悟。
        (二)整体意识
        初中诗歌的学习,应该重视整体性,需要“知人论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重点,否则就有可能是不全面理解甚至曲解作者原来的意思。因此诗歌教学须借助格式塔心理学整体的概念,多引导学生全面收集诗歌相关资料以便学生真正读懂整首诗,甚至是读懂诗人。
        (三)重视错误
        诗歌教学中的重难点莫过于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由于诗歌极具凝练性、时代久远等原因,学生从诗歌的字眼上很难体会到诗歌的意蕴。因此学生在体会作者表情达意时难免会出现“误解”,最后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才会出现真正的“顿悟”。由此我们发现“误解”,即错误是理解诗歌过程中的必然。在诗歌教学中必须重视这种“错误”,由错误引导到正确的理解上,没有必要一下子就否定学生的“错误”,而是善于利用“错误”。
        (四)教师善于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方法去获得知识或技能,而不是直接把知识技能塞给学生。苛勒最著名的实验就是利用大猩猩进行“接竿问题”和“叠箱问题”实验。用在学习上,要想学生获得“香蕉”,不是直接给他,而是需要给出“棍子”“箱子”,不要包办、一步到位。
        五、结语
        语文课程是一个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学习语文强调感知、体验。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从而实现顿悟的过程,主张从问题情境的整体出发去知觉、学习、记忆,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这些心理的学习理论都在强调我们的语文诗歌教学应该更多一些感知性、整体性,少一些说教性。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很多与我们语文教学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参考书目
[1]张基华,解本利.“格式塔”理论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1994(08):4-5.
[2]郝军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初探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初中语文古诗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06):39-41.
[3]王松祥.基于格塔心理,构建深度阅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Z2):62-63.
[4]库尔特·考夫卡著,李维.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