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证研究——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何帆
[导读] 本文论述了智慧课堂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何帆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广西南宁市530021
        摘要:
        本文论述了智慧课堂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针对小学语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这一现状,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借助智慧课堂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本文结合智慧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针对小学语文课提出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智慧课堂   教学实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时代,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不但使课堂环境的封闭、僵化等问题得以解决,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智慧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我们利用智慧课堂环境,探索智慧课堂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充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们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为例,谈谈我们的课堂实施策略。
一、基于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送别词。词中用轻松洒脱的笔调,运用巧妙的比喻,以及充满风趣活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在学习诗词时,应注重意境与情感的结合。因此,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复现意境。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这首词,并能根据词中注释完整阐述词意;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在不同情境诵读中,体会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运用学习这首送别词的方法,学习两首课外的送别词。
        二、运用智慧课堂理念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方法
        “智慧”和“课堂”,是智慧学习环境下最根本的两个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巧妙地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课堂教学,并利用信息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以《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一节课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课前巧用平板电脑插播音乐、圈画等功能,使课堂更高效、更活跃、更有趣。
        在语文智慧课堂中,教学设计主要抓住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加深学生对诗词节奏的掌握及关键字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抓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融入优美的画面和配上与主题想匹配的背景音乐,创设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与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课前,以一首歌曲《送别》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缓解了课堂枯燥紧张的气氛,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送别”这一主题。同时,通过运用平板电脑圈画的功能,让学生圈画出这首歌曲中表达离情别绪的意象,并联系已学过送别诗,想想这些送别诗分别想通过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通过课前的情感铺垫以及回顾性学习,让学生对“送别诗”这一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二)课中充分发挥智慧课堂教学的创新,设置不同情境配乐诵读,落实学生情感开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为了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与朋友分别时候的心情,我采取了以读带品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走进诗词”,自由朗读诗词,给词划节奏,再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配上背景音乐,通过不同形式朗读,读出词的节奏。在此基础上,层层推进,再读出词意、读出画面及读出情感。
        1.读节奏
        词分上阙、下阙,请这边同学读上阙,这边同学读下阙,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每一首词都像一幅画,我们每读一次就是一种享受,请男同学读上阙,女同学读下阙——
        南宋文学家王灼曾说过,王观的词于清丽处最是惊人,他的作品独具个性,我也想和大家一起感受他这首匠心独运的作品。来,我读斜线前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
        2.读词意
        师:结合注释及刚刚的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3.读画面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师:每一首词,每一首诗,总有他的亮点所在,足以为人们千古传诵,(板书:赏析)请同学们再细细地品读这首词,画一画你欣赏的句子或写得妙的地方。
        生: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师:你真是王观的知音!我们一起品品这句。送别诗词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这句写了哪些景?
        生:山、水(师圈山、水)
        师:在王观眼里,这里的山是怎样的山,水是怎样的水?
        生:水像美人的眼波,山像美人的眉峰
        师:这里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生:比喻
        师:这样的比喻妙在何处?
        生:使山和水变得更生动有趣了。
        师:是啊,古人习惯用“眉如春山”、“眼如秋水”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可王观正好反过来,把山比作眉峰,把水比作眼波,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这么美的山水正如美人一样,面对这样美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你能用你的朗读感受这样的美吗?
(配乐诵读)
        春光明媚的江南,山连山,水连水,景色优美就有如仙境一样。

在王观的眼里,那就是——
        天水一色,山水相依,美景似美人,江南正芳春啊,这正是——
        水喻眼波,山指眉峰;设喻巧妙,语带双关,让我们再来品味这样妙趣横生的杰作——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王观的好友要到哪去呢?
        生:眉眼盈盈处
        师:这里的眉、眼分别指什么?
        生:山、水
        师:眉眼盈盈处也就是山水相交的地方,鲍浩然要回到这么美的地方,谁能用朗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师:大家看,词的上阕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王观为了让我们理解这一美丽的景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眉峰,把水比作眼波,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清丽柔美的山水画。带着这样的想象让我们再次齐读词的上阕。
        生再次有感情朗读。
        4.读情感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师: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想通过这么美的景表达怎样的情感昵?你从哪句体会到的?
        生: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师:这一句里哪些词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说说你的理解。
        生:才……又
        师:是呀,此时作者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使得离愁更深了。从这“归”字我们可以知道鲍浩然要去的地方是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而王观却想归家而不得,羁旅之愁难以忘怀。对朋友的离去就显得更加的依依不舍了,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读这一句。
        生: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此时出示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师:作者对朋友的离去纵有万般的不舍,但他又想让他快点回到自己美丽的家乡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于是,他写道:
        生: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师:最后这一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对朋友的祝福
        师:通过我们的朗读把对朋友的祝福读出来吧!
        生: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师:最后这一句和其它送别词中的悲悲切切不同,写得情意绵绵而又洒脱。总的来看,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生: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真挚的祝福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下阕。
        生: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5.小结
        师:通过学习这首词,我们知道了学习诗词最重要的是学会读。读出节奏,读出词意,读出画面,读出情感。
        水是________,山是________。________到那边?________处。
         才始________,又________
         6.朗读背诵

        6. 课外链接
        用刚所学的送别诗词的方法,学习两首课外的关于送别的词,一首是李师中的《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另一首是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通过读的方式,读出词的节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7.迁移运用
(配乐)六年的时光匆匆,多少难忘的瞬间,多少感伤的画面。离别之际,我想对_______说:“______________。”
    在本节课的设置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词的节奏、词意、画面、情感等,并通过课外链接两首送别词的形式,用本节课所学到的送别诗词的方法自学,最后结合学生实际迁移运用,环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诗词的方法,对语文学习更加充满了信心。

参考文献
        [1] 《传统国学典藏》编委会 传统国学典藏 宋词三百首[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06.
        [2]毛莉莉 谢海妃 语文翻转课堂开发学生优势智能的实践探索——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第二课时教学为例[J]. 广西教育,2018
        [3]朱成广 王晓玮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M]. 新华出版社,2017.04
        [4] 朱红霞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浅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施旸.《轻吟浅唱 折花映春 品古典诗词之美 双色 含微课》[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8
        [6]谢幼如 吴利红 黎慧娟 等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2,(26),136-14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互联网+教育资源应用试点专项课题《“互联网+”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18ZJY147)和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7B082)《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证研究》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