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教育惩戒在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程晓彤
[导读]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标志着人们对教育惩戒的态度由批判到接受的转变,但我国仍存在一些因教育惩戒而造成的事件。
        程晓彤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摘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标志着人们对教育惩戒的态度由批判到接受的转变,但我国仍存在一些因教育惩戒而造成的事件。本文以文献分析法为主、访谈法为辅,对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现状展开了调查,以期分析现阶段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困境并找到摆脱困境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教育惩戒;小学教师;困境;解决策略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该文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与“赏识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大环境的驱使下,“赏识教育”的地位大幅提高,而其对立面“惩戒教育”成为被谴责的对象。因此近年来频频发生教师“不敢惩”的现象,如杨不管事件、教师下跪事件等。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师分不清惩戒、惩罚与体罚的边界或者自身道德素质低下,导致惩戒学生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找到它的困境及原因所在,并初探小学教师摆脱教育惩戒困境的解决策略。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教育惩戒
        《规则》中对教育惩戒有了明确定义,“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摘自《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可见,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仍是促进学生发展,与体罚、惩罚有着明显区别,但和赏识教育有着共同点,它们都具有教育性这一本质特征。

        二、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困境
        根据文献分析和访谈结果,将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困境分为社会、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
        1.对 “赏识教育”的高度赞扬
        过去,我们崇尚“师道尊严”,认为“严师出高徒”、“黄金棍下出人才”,“狼爸虎妈”的教育理念也受到追从。但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树立的不是教师威信,而是在控制学生、要求他们绝对服从,在显示教师威严的同时也在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传统教育模式显示出弊端后,西方的“赏识教育”在中国刮起一番热潮。由于小学生逐渐出现叛逆的倾向,该阶段的教师更是把赏识教育落实到了极致。对于教师而言,“赏识教育”的过度赞扬给他们增添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学生出问题教师往往需要担责,所以教师批评学生事先要深思熟虑、甚至写好谈话草稿,担心自己的言论成为社会批判的对象。由此可见,惩戒问题成为教育界中隐藏的一根“高压线”。
        (二)教师方面
        1.惩戒、惩罚与体罚概念混淆
        一些教师分不清惩戒、惩罚与体罚。惩戒是希望通过“惩”达到“戒”的目的,是在未伤害学生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方式,具有教育性、合法性和适当性的特点。反之来看教育惩罚,教育惩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品行进行否定的一种较高的方式[5];但是体罚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伤害。三者进行比较,只有惩戒是国家倡导的,而惩罚和体罚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得到国家的法律支持。
        2.教育惩戒的不公平性
        两个学生发生冲突,教师往往自动减轻对学习成绩好或者日常表现好的惩戒程度,女生的惩戒程度也会比男生低,这种偏见会使处于“不公平”的一方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敌意,不利于班级团结。



三、摆脱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国家主导
        1.完善教育惩戒的相关细则
        完善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教师行使惩戒权的重要前提,相关立法部门在做这项工作时,需要将惩戒内容分类、详细指出每一类的惩戒标准以及相对应的惩戒方法,还应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类别、限度明确写在文件中,旨在涵盖整个惩戒教育过程,保证达到教育惩戒的预期效果。那么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不仅可以让惩戒手段有法可依,还可以保证学生的不良或者严重不良行为与惩戒内容达到一致,从而提高教育效率。
(二)学校参与:落实、普及教育惩戒的相关细则
        国家出台的教育惩戒相关法规是以全国中小学的普遍情况为视角,几乎适合全国的中小学校,然而受地区、年龄、经济、风俗习惯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教育惩戒法律法规的实施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细节上有所完善。《规则》提出“课后留校教导[ 摘自《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一惩戒手段,但对于家离学校远的小学生,路途远、年龄小本是他们放学回家的危险因素,如果教师仍采用“课后留校教导”的方式,将会增加学生放学回家的危险程度。因此,学校应该督促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征求专家意见后,结合各班情况对《规则》中的相关措施进行调整,使细则更加个性化、人性化。
        (三)教师落实
        1.积极理清教育惩戒
        作为小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教育惩戒的书籍、期刊来积累法学知识,了解并明确教育惩戒的目的和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教师还应该理清惩戒、惩罚和体罚的区别,熟悉它们的界限,以期通过教育惩戒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2.合理实施教育惩戒
        小学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教育惩戒应把握时机场合。小学生自觉性不强,如果不及时惩戒,他们的愧疚感会逐渐减少,及时惩戒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当然,及时惩戒仍需了解学生的犯错情况,根据程度选择合适的惩戒措施。同时,根据情况选择惩戒的场合,比如犯错学生自尊心较强,就不宜当众惩戒,可以私下教育。二、注意教育惩戒的程度。过度的教育惩戒就成了变相的体罚,不足的教育惩戒又起不到警惕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决定教育惩戒的方式、程度和频率。三、教育惩戒要有公平性。教育惩戒的对象是“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 摘自《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学生,而不是上述行为中的部分差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惩戒时要讲究公平。
        3.不断完善教育惩戒
        对教育惩戒的完善可以通过班规来实现,班规的制定要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商量制定,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弗莱雷曾指出“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唯命是从[11]”是不利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全班都参与制定班规不仅可以保障教育惩戒的公平性,还可以在进行教育惩戒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为通过全班参与制定的班规一定是考虑了每个学生的情况。
         
四、结语

        本文解释了教育惩戒的概念、阐述了教育惩戒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困境并分析了困境原因,最后表达了“摆脱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困境的解决策略”的意见,以期为小学教师合理实施教育惩戒时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从而减少不恰当的情况出现,避免公众对教育惩戒的误解持续发展,使惩戒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努力让惩戒教育走向合法、合理、合情。








参考文献:
[1]王同亿.语言大典(上)[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
[2]劳凯声,郑新蓉.规矩与方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268.
[3]张鸷远,张洋,纪常造.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的现状及教育惩戒艺术[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09):5-9.
[4]李哲.教育惩戒权适度使用的必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31-132.
[5]尹娟.当前我国教育惩戒的现实困境与理性出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10):5-8.
[6]尹娟.当前我国教育惩戒的现实困境与理性出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10):5-8.
[7]陈兰枝,夏豪杰.把教育惩戒权还给教师: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6):4-8
[8]陈志超.对惩戒教育现实困境的审视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7):76-78
[9]何茂婷. 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困境及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20.
[10][巴西]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修订版)[M].顾建军,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