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意义及路径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李艳霞
[导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意识。
        李艳霞
        中共陈巴尔虎旗委员会党校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500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长治久安的政治和思想保障,是中华民族大团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路径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多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现实意义及路径进行探讨。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主观心理意识
        人的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所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主要指的就是个体头脑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是个体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认同、态度、认知、评价以及情感。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属于一种民族观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根本看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存在的社会意识[1]。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解为一种重要的民族观,就是要使各民族的成员对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的特征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
(一)维护国家统一、社会长治久安的政治和思想保障
        伴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国外势力不惜动用卑鄙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崛起,制造“藏独”“疆独”“台独”“港独”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国家统一。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坚决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进而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二)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各族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进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铸牢,就难以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不断推向前进,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
        民族复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历史进程,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决定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布满了荆棘。无论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化解重大风险,还是反对霸权强权政治、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都需要各个民族齐心协力,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因此必须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团结一致,确保中华民族在走向复兴的前进道路中具有披荆斩棘的磅礴力量。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3]。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经过长期探索提出并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4]。
(二)窗体顶端
(二)加快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强大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民族地区多处在边疆地带,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民族经济共享、繁荣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反之,经济发展差距过于悬殊,会导致民族关系紧张,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6]。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也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基础[7]。因此要继承好、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蕴藏在传统文化中的丰厚资源,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挖掘选树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和民族优秀文化的普遍认同,不断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动力。
(四)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
        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8]。面对各民族交往的新趋势、新特点,要主动探索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积极创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认同感,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詹小美,李征.民族观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19(1).
[2]金刚,子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新华网,2021-07-1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7/15/c_1127658385.htm
[4]平维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与价值[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10).
[5]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中国民族宗教网,2017-11-23,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90734522-1.htm
[6]孟荣涛.新时代,深刻认识“五个认同”的重要内涵[N].中国民族报,2018-8-10.
[7]高承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24-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