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师谈音节核在英诗音韵中的情感表述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黄吟
[导读] 英诗是文学体裁中高度凝练的产物。诗人们以其生动的意境和优美的音韵阐释主题,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黄吟
        广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英诗是文学体裁中高度凝练的产物。诗人们以其生动的意境和优美的音韵阐释主题,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本文作者以英诗为研究背景,以英语语言学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研究英诗中的元音音素尾韵排列规律探讨其在英诗情感抒发的功能及在英诗教学的应用。 文章主要根据英诗教学实践,从语音学中英语元音音素、音节核与英诗音韵的关联,音节核在英诗中的发音规律和情感表达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其对诗人情感表达的作用及英诗教学的感想。
关键词:英美诗歌,音节核,情感表述,英诗教学

        英诗是英美文学的精华。无论是英国名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还是美国桂冠诗人惠特曼的《自我之歌》,其伟大之处都在于探究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主题,阐释为平等而奋斗的人生终极思考;苏格兰诗人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讴歌了恒古不变的爱情主题。这些英诗名作之所以渊远流长是因除精彩的立意外,都拥有优美的韵律。正是这种主题与诗歌写作技巧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完美的英诗形式。英诗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主要在于音韵。因而音韵是诗人们处理并使之烘托主题的精髓。研究英诗和英诗教学应从音韵入手。本文主要以元音元素的音高功能为切入点,讨论英诗尾韵处理与诗人情感表达。以期对英诗语言学角度的文学批评、英诗教学做一个有益的尝试。本文旨在从英诗教学中探索英诗尾韵的特点及情感表述 。诗人弥尔顿与惠特曼分别创造了无韵体诗(blank verse)和自由体诗(free verse)。无韵体诗是弥尔顿创造的新体诗歌。该诗体无韵脚,大量倒装句式运用,大气磅礴,与主题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而美国诗歌改革者惠特曼为表述他的民主思想和“生命不息”的主题创造了一种在韵脚、节奏、诗节均无规律的自由体诗歌。上述这两位英诗巨匠把其深刻的主旨、奔放的情感寄于其不受传统束缚的音韵之中,使其浑然天成,自成一家。笔者在英国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教学中发现该诗音韵貌似杂乱无章,其实在其奔放不羁的每个诗行最后一个音节中的元音音素——音节核均围绕主旨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形成了错落有致的“高前元音—后低元音”或“后低元音—高前元音—后低元音…”的音节核排列规律,诗人就是用这种无韵诗体的尾音排列方式表达其既悲愤满怀却又斗志昂扬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怀。
一. 英语元音与音韵情感表述教法分析
        声音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媒介物。任何一门语言都涉及发音,表意和传达功能,以此来达到交际的目的。作为人际交流中表达情感的工具,声音一直承载着交流思想的作用。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声音的最小单位的是语音音素,而按照气流发声方式分类就出现了元音音素(vowel)及辅音音素(consonant)。而在元音音素中又按照舌位的高低程度分为前元音(front vowel)、中元音(central vowel)和后元音(back vowel),英语元音音素是音节构成的基本音素,它们或独自担当一个发音单位,或与辅音元素拼构成一个发音单位,如i可独自成音,与辅音相拼成另一个发音单位fly[flai],而在一些表达情感元素的发音或者单词中,元音音素此特征十分明显,如Oh[?u]表示感叹;vow[wa:]表示棒极了等情感。元音音素在语言学概念中阐释了其与词汇和音节的关系。该理论指出英语语言中音节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素构成的语言单位。每个音节都有一个音节核(nucleus),即前面所谈的元音音素。

该音节核可能会有一个或若干个辅音前置或后置于它,构成音节层或形成单音节词。英语单词按音节划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他们具有不同的单词节奏。在语句节奏中具有不同的语音和发音方法。基于这种理论,我们研究英诗的韵律节奏就会演绎一下音节核对音节及韵律的构成作用,从而进一步讨论音节核在诗行中的情感表述作用。
        英语元音对英诗情感表达密切相关。著名学者侯德瑞先生在其《英语文学文体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诗歌的文学文体特征,特别是从声音角度探讨了诗歌的语音特征。在英诗创作中很多诗人能够在韵律的设计中融入声音唤起人们的共鸣,如英国诗人雪莱在其《西风颂》中首句就用了一个压头韵“Oh!the wild west wind…”诗人用三个以W开头的单词来模仿劲吹的西风(呜!呜!呜!西风吹动的猛烈地声音),用来体现西风的强大。诗人们在英诗音韵处理上常用音节核和音节层来抒发情感,烘托主题。在英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把握多种诗歌音韵规律和语音学知识,才能得心应手分析文本,阐释英诗内涵。
   
二.音节核在英诗中的情感表述及英诗教学
        根据上述理论的探讨,在英诗教学中,我们了解到音节核,即英元语音音素,它与置于其前后的辅音构成的音节层,成为英美诗歌韵律的要素。而在英诗韵律分类中,尾韵是诗人表达主题与情感的重要一环。在大多数英诗中都采取五步抑扬格,尾韵多采用:隔行押韵、英雄双韵体等多种形式。而在弥尔顿的无韵体诗和惠特曼的自由体诗中,则没有规律的尾韵体现出来,诗人是通过对诗行最后音节核发音的设计来表述情感的,以弥尔顿的《失乐园》为例,诗人为表述他对英国王党政权的憎恨及对革命党人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赞颂,借用了《圣经》中被上帝放逐到地狱的撒旦之口,采用了前高-后低尾韵形式,摆脱传统韵律的束缚,把抒情和阐述主题浑然一体。在《失乐园》中,弥尔顿对每行诗最后一个音节核音的排序上都采用了“高元音—低元音—高元音—低元音”的排列方式,这个错落有致,高低元音搭配的表述方式为我们呈现出了革命党人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弥尔顿在诗中尾韵运用高亢的前高元音,如[i:]、[ei]、[e]等来表达革命党人的高昂斗志,用后低元音如[u:]、[u]、[?:]表示革命志士被镇压的悲愤和痛苦。如第54行的最后一词 taught强调了[?:]这个低音,从而有一个相对沉闷,情感低沉的开端,而第55行的尾词pain中是强调[ei]这一音节,则是通过其抑扬的韵脚表达内心之中悲愤和不羁的斗志。而第73行的尾词Heav’n中的音节核[e]则是发音靠前位置,与上文的[?:]相互呼应,产生了这种独特的“高—低—高—低”式韵脚。不同音节核在无韵体诗中用高音表示激昂与愤怒;而用后低元音表示悲怆与痛苦等情感,这是弥尔顿在《失乐园》中主要音韵方式。把这种尾韵模式传授给学生,增加他们的英诗音韵知识,有益于其增加自身诗歌鉴赏力。
        综上所述,英语元音音素,即音节核,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有着极深层次的意义,采用高低元音在无韵体诗作尾韵对诗人来说可以表述不同情感。对诗歌内涵与语境表达也有影响和作用。在英诗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把音韵分析作为教学重点来把握。英诗教学关键在诗词音的处理,讨论诗人如何通过用后低元音来表达悲伤主题,前高元音则可表达高亢的情感的特点来探讨新教法。通过该研究可以在诗歌表达情感方面和英诗教学进行一点独特的尝试,笔者会在之后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尝试带来新的观点和认识。



参考文献:
[1].戴伟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杨忠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