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泽颖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市 221116
摘要: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学生社团融入管理学目标管理理论模式进行管理,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更具科学化、规范化。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体质不完善、社团活动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展开分析,并对目标管理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目标管理理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引言:1954年,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学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正式提出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形式的一种,将传统的压制管理转换为自我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总体管理目标实现效益的根本提升。在2016年1月12日国家教育院出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要规范管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合理利用好高校学生社团进行教育育人功能,对高校文化发展有促进意义。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中融入目标管理理论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具有科学化、规范化。
1.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
1.1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个组织要想进行长久的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从而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一方面,从学校层面看,在学生社团建设管理中,不但没有制定好相应的制度而且没有形成良好的体系,甚至有些学生社团的管理者,疏于职守,放任社团自由发展,并且在对一些事物的处理上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有些事情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站在学生社团组织层面看,有些社团从建立到解体,从始至终都没有社规社矩,也未制定出相应的章程。由于缺乏管理机制,导致内部人员行为散漫。基于此,不管是从学校方面还是学生社团本身,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学生社团的整体发展。
1.2社团活动缺乏整体计划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学生社团开展组织的活动较为丰富,由于缺少专业老师的管理指导,以至于出现社团结构发展不平衡。从学生社团组织的社团活动来看,也能看出社团与社团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社团负责人不加强内部管理,也从不注重社团内部的发展,导致学生社团成员流动性强,容易挫伤社团新成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1.3社团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现如今,许多高校团委对学生社团制定了年度评优制度,方便对于表现积极、管理较好的社团进行表彰。但在考核的标准上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有些只是通过简单的材料汇报就给予认可,其评价过程过于形式化与片面化,导致评价标准缺乏规范性。同时,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在考核人员的选定上容易掺杂着很浓的情感因素,这对其他社团成员极其的不公平。
2.目标管理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应用
2.1,明确高职院校社团管理工作目标的统一
实现目标管理的主要因素是明确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中,实施目标管理理论的第一步就是确立好高职院校社团管理的目标统一。将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统一目标进行分解,将大范围目标分解成小范围目标,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目标体系。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工作管理者在学生社团目标管理制定时需要依据两个原则。
第一、注重目标的可行性。在目标的确立时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社团工作的特点来制定,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去制定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将目标定的太高,会显得异想天开,不切实际;又不能定得太低,从而缺乏挑战性。在确定目标时,需要先制定简单的小目标完成之后再定高一层次的目标,由简到难更具突破性[1]。
第二、注重目标的量化。在目标的确立上要用定量的数据进行数据的度量,在考核的过程中将能量化的进行量化,从而促使考核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性。同时,考虑到社团与社团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制定量化指标时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要根据社团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标准。
2.2加强社团活动的整体性
在学生社团活动的建设中,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社团管理要安排专业老师对社团活动,制定目标性的管理计划,从而达到各个社团活动的整体性。第一,在每个大型节日时,要求各个社团组织活动并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并要求每一位社团成员都自觉参与到活动中。第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工作管理者要树立起社团一家亲的目标管理意识,要求社团与社团之间多加强沟通、相互借鉴,吸取好的管理经验,对于社团自身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改正,从而促使社团更长远的发展。
2.3建立完善考评制度与激励机制
一方面,在考评制度上需要建立一套具备科学化的目标管理体系。在目标管理体系中的过程中,要全面分析目标要素在社团中的整体地位,对目标要素进行适当的合理分配。不能根据社团的规模、社团活动次数以及社团的规章制度作为硬性的考核目标。另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来说,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有助于学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2]。首先,目标激励,要求管理人员在实施活动项目上进行管理,需对学生社团活动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在目标的制定上不但要制定对社团活动发展具有长期意义的,还有制定短期较易实现的理想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社团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物质激励。在进行物质激励的基础上,针对优秀的社团进行表扬鼓励,对于发展不稳定的社团进行整改合并或者淘汰。通过这项活动的实施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更好的发展,对于中等社团起到了引导作用,促使其像优秀社团靠近。最后,加强对社团指导老师工作的认可,在薪资待遇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
结语: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载体的一部分,也是开展校园活动的先锋队,为学校塑造出积极向上的形象。由于学生社团都是学生依据相同的兴趣爱好组织起来的团体,在管理模式上结合目标管理理论,可以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基于此,结合目标管理理论可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中能有更好的发展,为校园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丹.协同治理理论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10):18-20.
[2]王菊秋.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研究[J].长江丛刊,2016(33):244.
姓名:唐泽颖(1992.07.16),女,汉族,工作地:江苏徐州,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位邮编:221116,研究方向:学生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