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成长中的积极意义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朱慧娴
[导读] 心理健康状态是对一个人的整体健康水平进行衡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朱慧娴
        广州市东风实验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80
        摘要: 心理健康状态是对一个人的整体健康水平进行衡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初中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中,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学生及时引导和疏通,确保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以健康自信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引言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如活动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同一教学内容小学、中学重复讲授,课堂秩序混乱等都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课的效果。
1.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对社会而言
        在倡导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各界愈发关注起国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将要迈入成年人行列的初中生群体更加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促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必然举措,同时也是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只有确保其心理健康,才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对整体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整体民族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1.2对学生个人而言
         对一个人而言,其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在于心理素质的健康程度,一个心理健康令人担忧的学生必定没法应对学习或生活方面的压力,日常生活的挫败和人生道路中的不顺心,会使学生不能从容享受生活中的美好。针对初中生来讲,绝大多数学生还沉迷在象牙之塔中,日常生活经验浅,心理状态承受力弱,因而在应对家庭纠纷、学习压力或是社交中出现的较繁杂的难题时通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爱钻牛角尖,乃至出现自闭症或是抑郁症等问题。基于此,教师更应该要积极探寻适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关心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转变,协助学生勇于直面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其有效疏导,让学生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成长为积极向上的青少年。
2.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2.1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和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是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要达到“三全育人”的合力效果,就需要依托学校各部门的力量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机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达成育心育德的教育效果,还要达成育职的教育效果,这就更加需要学校各方资源的整合。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结构和系统架构上都还不够健全,没有常规有效的工作体系进行支撑,大部分时候都是出现问题才进行工作连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实效性不强。
2.2课程教育体系不完善
        课堂是学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宣传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探索“思政 + ”育人模式,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产生协同育人效应; 同时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对接产业职业岗位要求,充分实现学生心理素养与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还没有做到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课程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育人效果不突出。
3.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开设心理咨询室
         咨询室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是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重要平台。基于此,学校必须重视给学生开设专项的心理咨询室,便于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学校在宣传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学校宣传栏。校方可引导心理健康教师随时更新宣传栏标语,如“欣赏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为健康快乐的人”等。②黑板报。可在班主任领导下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开展黑板报比赛,以“心理健康”为主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评选三个最优班级。③会议形式。如班会课、家长会等。在大会开展全过程中,可融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使教师、学生及其父母精确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各种各样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策划,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积极影响,使其碰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主动前往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咨询。除此之外,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教师需严格依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不可以出现其他课程占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况,从而保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序进行,促使学生在面临巨大学习压力时也能得到释放空间,促进初中生健康快乐成长。
3.2设置“驿站”,重视辅导
        尽管每个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很多学生都“闻之色变”,不愿意敞开心灵,接受帮助。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他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采取强制措施,不仅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发挥教育机制,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设一个“心灵驿站”,用另类的方式对学生展开辅导。为了更好地开设“心灵驿站”,教师不妨采取以下的措施: 首先,要求学生将自己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同时允许学生以匿名的方式投递信件。这一原则是避免学生因为心理抗拒而拒绝面对自己的问题。其次,为了落实辅导的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款式的信件加以区分,或者在每一封信上用一个自己独特的记号,教师回信也会用同样的记号。通过信件的往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了增强仪式感,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设置一个邮箱,学生可以悄悄地将信件投递其中。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信件逐渐多了起来,教师根据信件反映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3.3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建立团体规范
        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情况。学生对活动的关心度、参与度、进取度以及整堂课是否营造安全、尊重、接纳的团体气氛,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这些内容的达成主要取决于团体。吴增强认为,团体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即规范、沟通和内聚力。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们常要求学生建立课堂规范:尊重、倾听、真诚表达、保密等,同时在小组中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反馈模式。但在心理课堂上往往会看到各种乱象,如学生做活动感兴趣时个个争先恐后,感到无趣则无精打采;小组交流谈论时有的滔滔不绝,有的沉默不语,有的玩笑打闹;全班分享时有的答非所问,有的不断打断别人分享,以至于教师不得不在整堂课中不断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帮助小组维持讨论秩序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社会各界针对素质教育的推动不断加快、加深。在此背景下,如何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已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点关注。特别是针对学习压力大的初中阶段,开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必须深入剖析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得到良好解决。通过积极探索与发展,促进初中生心理状况向着更加健康与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吴增强,蒋薇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姚子雪婷,周敏. 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机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 17) :188 - 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