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农侣娟
[导读]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学习数学时,审题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审题能力能够充分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农侣娟
        防城港市第二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  538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学习数学时,审题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审题能力能够充分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从目前来看,很多高年级小学生都缺少仔细地分析题目,所以常常出现误解题目的情况。因此,为保证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正确率,在授课时,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良好数学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本文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出现的问题着手,从几个方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提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审题能力;
        不管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想要做好一道题就必须要审好题。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不断完善,小学教育已经加强了对小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核心素质对学生的审题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不加强审题能力,学生根本无法解题,此外老师应该加强引导开展发散性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着教育改革的推动,小学数学的命题方向发生着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比如阅读题量增大、灵活度增高、应用意识增强、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考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这一命题走向对小学生审题能力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我们结合这一背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整体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整体失误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目的是为了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意识,提高身体能力,不断的提升身体的思维方式。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错误的原因
(一) 审题不清楚,马虎大意
        学生出现审题错误的现象,主要是学生审题不清楚,尤其是概念不清楚,理解有偏差,在小学阶段有很多数学的概念是比较抽象,表面理解很快,但是在解决问题时出现概念理解不清楚的情况,理解偏差是比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例如,我们把一个正方形拉成一个菱形,它们两个的面积相等么?学生阅读完这个题目后,并没有理解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但想到正方形拉成形成后,两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不一样,那算出来的结果肯定不一样啊,结果就不带计算的就写出了答案不相等。实际上经过一系列的计算之后,我们会明显的发现两个的面积是相同的。
(二)缺乏生活常识
        由于很多学生的知识面不广泛,缺乏生活常识,不知道怎么下手,导致了很多同学所知道的常识性问题,他却不知道。在审题时,因为对好多常识不知道导致没有理解题目中的重要信息,这类问题只要让学生掌握此类常识便能解决。例如,全校有800名学生分组参加羽毛球双打比赛,所有人同时进行,一共可以分成几个小组?由于不理解双打的意思,导致审题上理解有错误,就算成了400组,老师有要需要告诉学生相关常识,便能够完整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要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学习态度不认真
        好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敷衍了事,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做一项任务,尽快做完就可以玩的态度去做作业,只重视做题速度,忽略审题步骤,没有仔细分析题就忙着做题,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例如,8-8÷1=?这样的运算题很简单,但是常常出现我们所想不到的后果,学生会出现等于0的情况。做作业也是只要做完即可,对不对是老师的事情,做完就没有事情了,这样的学生需要及时纠正做作业的态度,学会审题。让他们明白,越简单的题目越要仔细审题。
(四) 形成思维定势,按照经验误导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一道题有多种解法的情况,看到题目就想到曾经练习过的解题方法,最终导致做错。数学题目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的变化,题目意思就不一样了。

例如7×8÷7×8=,看到这样的题目,尤其是在学过简单的计算法则之后,学生很容易想到类似的题目7×8-7×8=,实际上是先算乘法再算中间减法,所以学生会产生先算两端再算中间的错觉,遇到多了看到这道题便忙着简便计算,计算两头的再用中间的除法,最后错误也就出现了,但是如果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按从左到右的计算法则的进行运算,也就不会犯错了。要让同学仔细的观察观比较判断,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提高解题的能力[1]。
(五) 心理因素作怪
        很多学生他们粗心大意,内心比较轻视的题目。在教学中竟然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对于一些看似很简单的题目总会以为自己会,产生了轻视的心理,做题时就会不仔细审题,不经过深入的思考,发生明显偏离题意的情况。当数学题目中存在过多复杂的条件时,它们会产生畏惧的心理,心情变了特别紧张,对题目很害怕,不愿意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理清题目中的关系,丧失了学习的自信。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
(一)多读题目,构建审题有序化
        数学语言比较抽象,它是数学中联系各种关系的重要纽带,如果解读有误,成为学生正确解题的绊脚石。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读三遍题的活动,先审后做,再检查,可以较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第一遍读题重要信息不遗漏,要求学生通过画、记的方式找出重点,抓关键词,导学生将试题与知识储备中的数学知识建立联系,判断解题方向,第二遍,读题要仔细认真,要求学生通过列关系式、列条件等方式找出其中的关系,理清思路。第三遍读题,问题要再思考,要求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从反面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理解解题的步骤。每次读题的侧重点都不相同,避免了重复,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了解,促进思维有序化。
(二) 教学过程借助类比训练
        不少的数学问题由于一字之差,学生稍不留意就会写错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呈现相似的题目训练,为学生创建辨析情景。例如, 3×4÷3×4和(3×4)÷(3×4)的问题,出现对称性的选择,学生一眼看见会先计算两头,最后算除法得到错解为1,这类的题目会出现很多次,但是还有很多学生会错,而以题组形式出现后,学生会通过对题目运算顺序和结果进行对比,对式子运算的基本法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意识到在运算顺序上的不同,抛弃从两边先算乘法的错误做法。案例二,一辆火车,从 A开往B,走完全程的2/3,正好距离中点100千米 ,问A、B两城距离多少千米?和一辆火车,从 A开往B,走完全程的2/3,正好距离终点100千米 ,问A、B两城距离多少千米?两道题中间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就是中与终,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字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获得比较深刻的体验,增强了审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性。由此可见,题目的对比不仅是审题训练的好题材,更是思维训练的素材,运用对比的形式,打破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发散性思维[2]。
(三)老师要多鼓励引导,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数学老师不管是不是班主任都肩负着教学的重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意志力方面,在数学教学中要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意志,克服困难的能力。
(四)数形结合
        数学教学是我们要渗透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分数的时候,总共有六个颜色不一样的立方体进行堆积,三个白色的,三个黑色的,下面一层是三个白的和一个黑的摆成了一个长方体,上面又堆了两个一个白的一个黑的,问黑色的立方体占了几分之几。由于堆积的问题,我们在题中只能看到平面图,看不到立体的效果,这就有了一定的难度。遇到这一其实老师应该用三维图加强学生对几何的理解,通过图示就可以很简单的把这个题目做出来。
三、结束语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分析出审题所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老师应该积极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选好素材,优化审题方法,使学生在审题中体验到快乐,解题过程中发现数学的有趣之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卫星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J].教学与管理,2008(35).
[2] 鞠莹 . 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要领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