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钰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408000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是我国科技产业与工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高职机械类实验教学需要立足我国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方向,结合社会对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具有知识、能力、素质、创新四位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下,高职机械类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应依据现代制造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致力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当前,我国高职机械类实验教学的开展,仍然缺乏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从不同维度分析机械类实验教学改革路径,以期提高高职机械类实验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教学团队;创新人才;创新举措
引言
当前,信息化和科学技术水平正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传统机械制造专业能使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而职业学校机械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和各职业学校也在对职业教育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通过特定的理论学习和全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掌握相应专业的技术技能。通过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于工作实践,学生可以领悟出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
1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机械类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视域出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提,而机械类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模式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支撑与重点。当前,纵观我国各大高职机械类实验教学改革现状,改革过程中常见的困境仍然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高职机械类实验教学内容常年不变,部分实验教学内容已经与时代发展需求不相符。同时,一些高职机械类实验教学内容的制定并没有立足于实际应用,其应用性较弱。另一方面,一些高职机械类实验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差,无法凸显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2机械专业教学质量不高
众所周知,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但高等职业学生的录取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必须拓宽招生渠道提高生源质量。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基本上是那些未通过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学生。此外,近年来,社会对高等职业学校的评价普遍不高,学生父母对高职学校信心也在下降。机械专业的学生通常是男生,其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差、主动探究和反思的主动性差,有些甚至已在社会上工作过几年,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意愿不强。因此,机械专业的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与专业思维模式内容,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逐渐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氛围。
2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下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2.1 开发校本课程,增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特色
校企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是机械专业在教学实践中突出企业资源特色的重要方式。 因此,校企导师要共同从机械行业的发展形势出发,共同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编写专业的校本教材,为企业导师提供实践案例,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应用实践案例,以增进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机械专业应该重视与项目化思维的结合,以项目为基本模块开展校本教材编写工作,为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创造契机。 在完成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后,校企双方开展公共课,学校教师完成理论教学,企业领导在企业中完成实践操作教学,以项目为单位开展教学和学生小组实践工作,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解决一个真实的实践问题,从而使学生适应机械专业技能。
2.2教学团队依需求而建,教学成员依创新而聚
机械类专业创新教学团队于2009年由学校技术创新实验室4位教师组建成立,团队成员现已发展为12人。
2009年团队成员开设了第一门“创新学”课程,2011年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实用创新方法概论”等课程。为了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大力鼓励教师在技术基础课和技术能力课程中开展机械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工程识图与制图”“冲压模具设计”“CAD/CAE/CAM”“数控加工实训”等课程教师相继加盟创新团队;不仅把机械创新教育有效融入各类课程,也为团队增加了优异的新生力量,使团队结构更为合理,最终形成了以机械类专业为支撑来构建的机械类专业创新教学团队。
2.3优化重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有效统一专业课程教学资源
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下的机械类实验教学改革,应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与重组,有效统一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例如,机械类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与重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要将“机械工程训练”课程纳入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着重突出该课程的专业实践与工程训练的特征。并围绕着机械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现代制造业技术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四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该课程与专业其他课程内容进行统一、联合,构建起完整的课程链,实现实践课程与设计、制造等课程的融会贯通。整合各科教学资源,重构“机械工程训练”课程的课程体系,形成系统性、综合性的课程知识结构,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机械类实验教学模式上,专业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进一步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如项目交流式学习方法,即专业课教师筛选出某一经典工程案例,以该工程案例为教学主题,让学生对其进行充分研究、交流、探讨、实践,通过案例教学的开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交流中能充分发挥能动性,养成良好的专业知识创新应用能力。
2.4借助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当前,大多数学生拥有多媒体设备,并且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机械专业教学也拥有了更多可调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此,教师应积极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借助多媒体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机械专业教学模式,在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直观教学降低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其专业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动画演示,将机械零件的拆卸组装过程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可针对特定机械零件建立模型。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展示可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全面观察机械专业知识内容的具体体现形式,降低其在脑海中构建相应过程而产生的认知负荷,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及时抓住学生对动画演示与模型拆卸组装内容兴趣较高的教学时机,及时抛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内容,将思维延伸至专业课程知识中,借助高效信息获取途径,构建高效学习模式。同时,信息技术的可操控性与灵活性,也便于教师针对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反复演示,以此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强化专业教学效果。
结束语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加快机械类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对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的关键举措。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下的机械类实验教学改革,应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革新人才培养课程、完善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对机械类实验教学改革困境的分析,以立足“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实践项目、优化重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逐步增设开放性工程实验室等路径,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坚.机械类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与改革创新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8(4):175-176.
[2]朱科军,陈志刚,刘志辉,等.机械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9):143+160.
[3]袁哲,陈亮,李佳亮,等.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机械类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优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54-55+60.
[4]张挺.CDIO模式的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卷宗,2020(21):261.
[5]王亚良,潘柏松,董晨晨,等.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类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群设置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6):162-16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