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10期   作者:拓宝元
[导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育的重心。
        拓宝元
        绥德县第二小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育的重心。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足以适应未来需要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应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教材特色,以读为本,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感悟课文的主题,而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使学生在识字、读书过程中学习方法,体验成功,既有效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及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

        根据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所悟。如,在《四季》的教学中,在孩子们反复朗读了课文后,问:“那你们在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马上就有孩子说:“老师,我想,这么美的景色,我认为可以用照相机拍下来。”“我想还可以编一首儿歌赞美四季的美。”“我想还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季节。”瞧,孩子们想的多好,通过反复认真地读,他们自然会理解课文内容,悟出其中的道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长期的阅读学习,也使学生掌握了自读自悟、读中思考的学习方式。
阅读能力从何而来?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童话故事,文中小鹰与老鹰各自语气与心境对比很明显,很适合孩子分角色朗读。结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紧扣“已经”“真的”“总算”等词深 入体会小鹰此时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小鹰的心情。片段中我通过和学生演读,让孩子们深切小鹰急促地喘着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通过孩子主 动的参于,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让学生自 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
        
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与他人合作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及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时机,利用和发展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应考虑到课文内容比较枯燥,学生读文兴趣可能不大,便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里分段朗读,要求在别人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倾听:小组内开展竞赛,看谁听得最认真、读得最好,把这两个“最”评选出来后,进行表扬鼓励,这样以来,孩子们的兴趣可大了。检查了大家读的情况,果然效果不错。在学生充分读课文后,紧接着又问:“你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所指的意思吗?”对此问题还是学生去合作学习,这次的合作学习并不是针对问题的难度的,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读后都能动动脑动动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读文后说出自己的想法,给每个学生一个机会,哪怕他只说一句或者说的不对,也让他去说,以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再让小组长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进行汇报、反馈。新课标提出,学生 “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
        习作中合作学习尤为重要。在讲评作文时,可让学生将自己习作中得到他人赞赏的好句佳段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当时是怎么想到这些词句的;也可以让学生挑选推荐自己评改过程中发现的好的材料在班上朗读,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教师也可引导他人补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互动活动既推广了习作者的成果,又体现了推荐者的赏识能力,还可以训练朗读者的水平。
          
三、让学生在阅读时大胆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孩子们天真可爱,爱好幻想,敢于提问,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出发,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注意引导他们质疑的意识,培养质疑的能力。
   譬如《小壁虎借尾巴》这节课例:学生熟读课文后,给他们质疑的机会。下面是学生质疑环节:
        师:读了《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生: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小壁虎怎样借尾巴?
        生:小壁虎借到尾巴吗?
        生:小壁虎向别人借尾巴时,是怎样想的?
        生: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我不禁为孩子们天真稚气的提问、大胆的想象喝彩!尽管他们的想象都是一些浅显的感性认识,却闪烁着童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可能的培养,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为了帮助在阅读过程中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应该训练找出句、段中的重点字词,思考为什么用这些字词,如果换成其它的字词,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写到“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句话中的“拉”字很明显用得妙,如果把“拉”换成“抓、拽”等好吗?通过对比,不难看出“拉”字不仅有“抓、拽”等词语说明爬山虎脚的力气有多大,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再如《蟋蟀的住宅》中写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中的“弹琴”这一词语用得惟妙惟肖,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蟋蟀休息的情景当作在享受生活的乐趣。从中看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的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以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课堂上教师注意激发学生开放的思维,除了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够是什么”,也就是说可供选择的还有什么。不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们去探索“多”,以此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使他们迸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学习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作文《记一建筑物时》,我和学生一起走出课堂去观察田康大桥(田庄至康家岔大桥)。在路上,一名女生远远地望见了大桥,不禁喊道:“你们看它多美呀,两个桥洞多像人的眉毛呀!”另一名男声补充说:“是呀,中间的桥墩更像人的大鼻梁。”我发现孩子们表达得很形象,于是,我请他再复述一遍,借此引导其他学生再认真听上一遍。我继续说:“远处的样子我们知道了,那么,近处你想了解什么呢?”他们有的说“我想知道桥面有多宽。”有的说:“我想看一下桥的栏杆是什么做的。”有的说:“我想了解下四个小桥洞的作用。”有的说:“我想知道是谁设计的?为什么不修成一个桥洞?”——在合作交流中,孩子们积累了素材,对自己有兴趣的乐于自己想说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想象,思维加工,激发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作灵感。
        教学实践证明,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思考、探究和策划的机会,逐步养成了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真正实现了学习行为主体化,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此,我奉劝各位同仁,教学不能一味地单一传授知识,这样只会僵化孩子们的思维。相反,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将会终生受益无穷。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