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柯宏
四川美丰刘营中心小学 621100
摘要:写作是一项严谨、紧张而富有创造力的过程。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发散的思维有一定的帮助,并且能为学生后期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老师教师应当重视小学作文教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维培养当作重要目标并加以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维培养
根据对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调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践活动中感觉难度较大,具体表现为不管怎么努力,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或者是尝试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微乎其微。同时,学生也会感觉进行作文写作比较困难,在写作时感觉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进行培养,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枯燥乏味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因此在思维发散能力还是语言能力这两个方面都比较弱,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教师往往会忽略做作文教学的要点,只是一味地让学生使用华丽的辞藻,想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作文素养,其实这样做是本末倒置,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根本所在。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由于老师对他们的教导常常是填鸭式的教学,所以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按照教师的套路进行模仿,这样的作文千篇一律比较枯燥没有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行为,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会导致学生厌恶语文这一个学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积极地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作文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用一样的套路复制粘贴。
三、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思维的启发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了解,要了解学生对自己作文的看法,或者他们是怎么思考作文的框架的。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水平。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要让他们能够发现事情的两面性,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写作文时变得更加理性。
例如,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我的祖国》这篇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笔者相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面的题目会将写作重点放在对祖国热爱的表达上。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感受并不算多,不能充分感受到祖国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他们所认为的正常表现其实就是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的结果。为此我认为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展示一些有关于我国的大好河山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让他们能够产生更加深切的共鸣。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不要给学生明确的规定写作的方向,而是在给学生提供较多作文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去找到自己写作文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作文不仅仅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
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自主扩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去思考自己作文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的内涵又是什么。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不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维容易被困于固定的模式中,这样的话,他们的想象力就会遭到束缚,字数就会达不到要求。为避免学生出现上述情况,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假如给学生布置《我的同桌》这篇作文题目,引导其从同桌的动作、身高,穿着,样貌等方面描述,假如仍有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下笔。那就邀请外貌特征比较突出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并引导学生将讲台上的学生当作同桌去写。同时,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可增加一些比喻的外貌描述等。这样的话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展开更加具象的想象,不是单纯地困于抽象的思维中,写出的作文也更加的有生命力。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去教学,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大体的方向,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想象。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要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作文题目做到有机地结合,这样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写作文。对于比较抽象的作文题目,教师可以采用具象的方法对学生展开解释,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五、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
语文的作文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或者对语文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产生对写作的热情。首先根据作文教学内容情况以及未来的写作方向,为学生挑选合适的书本,在教室设置“图书一角”由班长负责书数量,及时补充。在课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多写一些文章的读后感,锻炼他们的随笔能力。
例:在问学生“冰融化了会是什么?”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不仅仅是雪水,也是春天。”教师用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扩展,不单局限一种答案,多问学生几个发散性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带动他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发散性的思维不仅对他们的写作有帮助,对他们以后独立判断事情也有帮助。
总结:
小学是学生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不是直接把条条框框直接框住学生。这样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会很难跳出思维的牢笼,很难主动地去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地提高,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培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思.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34-135.
[2]王兵德.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20(28):71-72.
[3]郑红梅.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词语积累方法指导[J].新课程, 2020(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