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渤海大学 包头钢铁公司第二小学
【内容摘要】计算能力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要十分重视算理与算法的结合。只有做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才会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与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算理算法常常出现断层,尤其是在笔算除法中,算法频频出错,学生并未真正理解算理,而是花费大量时间练题做题,死记硬背算法,出现思维僵化。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做到算理到算法的科学过渡,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算理算法
一、笔算除法中,算理算法有效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运算水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1]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了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这一要求。这说明了运算、计算在数学中的地位是不可逾越的以及它的重要性。同时还阐述了算理和算法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不可偏废哪一方,也不要有因噎废食的现象,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能它分裂开来。既要做到熟练掌握算法,又要注重算理的内化。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结合,使它们之间保持平衡,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运算水平。
(二)有助于为数学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能力是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是奠定运算能力、培养良好计算习惯的关键时期,实现算理算法的有效结合,便于学生更好掌握运算这一技能。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里,就已经出现了加减运算。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习表内乘法和除法,到了三年级,笔算正式进入了小学生的课本,三年级上册学习笔算乘法,下册学习笔算除法。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笔算,以前进行的运算,有实物图片,有图形,有具体的事物可以参考,借助直观,学生们可以理解运算的过程,但到了笔算除法的时候,它转化成了一个抽象的过程,小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写,为什么不能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来写,如果这时教师没有做好算理算法的衔接,为算理和算法之间搭建桥梁,学生就会在算理算法上出现断层,算法出现错误。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算理算法的有效结合,使小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为小学生笔算做铺垫,在四年级要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五年级要学的小数除法奠定基础,乃至为今后所有的笔算计算打下坚实基础。
二、笔算除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解错误
学生笔算除法的书写格式出现错误,他们理解其中的算理,但就是在算法上含糊不清,不知道怎么写,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也看懂了教师的书写格式,但在课后作业,自己动笔写的时候,经常出现困惑,导致书写错误。
2.学习方式错误
在应试教育的步伐下,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重视成绩,而忽略了成长。因此学生想要提高成绩只能通过大量练题,不断地计算,去熟悉算法,从而掌握算法,在大量的题海中,并没有体现作业布置的原则,缺乏科学性,与分量适宜、难易适度相违背。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并没有起到让学生独立探索的作用,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行题海战术,盲目地练题,重复地练题,习题没有代表性,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会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原因
a.备课不充分,教师备课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研究教材、了解自己授课的对象、设计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在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笔算除法时,没有对教材前后的知识进行对比联系,没有把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是忽视了教材的编排,“另起炉灶”,没有做到钻研教材。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深入,没有根据他们的兴趣特点,来激发他们对算理算法的主动探究。
b.上课课堂气氛不活跃。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好,主要是因为没有抓好课堂的教学。笔算除法这一课,教师起引导作用,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小学生,大部分教师逾越了界限,主要以教授为主,小学生体验不深,情绪不高,课堂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气氛低,教学效果不明显。
c.作业布置不典型。课堂上学习了笔算除法,课下就要对算法进行巩固加深,由于教师课堂授课不理想,要想让小学生掌握算法,教师就通过大量计算题来加深小学生的体验。布置作业不典型,题量大,没有针对性,是小学作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导致了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d.教学方法选取不合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师应该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学习笔算除法这节课时,重点和难点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上,算理是可以通过学具来表现的,而算法却是抽象的,教师要为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搭建桥梁,在讲解算理时,单靠以语言传递为主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不到位,没有直观感知来的深;在讲解算法时,也不能单靠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练习来获得算题技巧,这样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e.忽视部分教学原则。我国目前中小学有八大类教学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在讲授笔算除法这节课时,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启发性原则,在讲新课之前,教师没有把新课与旧课建立联系,没有把新课当做是旧课的继承与发展,没有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出质疑,没有引起小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一直是被教师牵着走,灌输知识,忽略了启发性原则。
2.学生原因
a.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在15~30分钟,而且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很容易分散。小学生在算题的时候,心里还想着别的事、手里还玩着“玩具,”或者没有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小学生学习、写作业,都会在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出现抄题错误,计算错误,做题速度慢。
b.计算习惯不好。小学生在计算时,不准备草稿本,而是随便找一个地方进行笔算,缺乏认真的态度,字体潦草不规范。
c.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许多小学生没有感受到数学其中的乐趣,觉得数学枯燥、无趣、偏难,因此,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数学,连写数学作业,都在应付作业,应付老师,心里想着赶紧写完作业,急于求成。
3.算法算理之间的不平衡
算理是具体的,是形象直观的,而算法,是古人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是精华的一种提炼,具有简便性,因为他是前人的智慧总结,方便后人直接拿来用,提高计算速度的工具,因此,具有一定抽象性,但算法的总结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它的依据就是算理。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在考试中,计算题要求写出过程,而不考算理,因此,部分教师就觉得算法比算理重要,算法是需要呈现在考试卷上的,记住怎么算,会算,能算对就可以了,于是在课堂上,没有深入讲解算理,而到了算法部分,用大量练习题去让学生记忆算法,以练习代替思考,这种落后的做法,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提高笔算除法能力,使算理算法有效结合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与主动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算理是算法的依据,掌握算法的第一步,就必须要理清算理,算理可以借助一些学具体现出来,帮助我们理解,通过直观,搭建桥梁,为算法的建构提供可能。算理呈现出来后,不可能马上形成算法,算理到算法有一个缓冲地带,从理解算理到掌握算法,需要小学生自己在脑海中形成建构,这个建构的过程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自己主动探索出来,教师加以总结强化的,当将要学习的知识与已有的认知发生矛盾时,这时小学生的探索欲最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点。
2.遵循教学原则
重视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学生起主体性作用,教师不可逾越界线,也不可模糊教学主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强教学反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及时对学生课堂练习做出订正、减少错误。这是针对小学生计算法则的模糊和口算基础差提出的。心理学认为:及时地反馈对技能的形成和培养,具有强化的作用,反馈的越及时,起到的效果就最好。想让小学生在笔算除法中减少错误,就要在平时的练习就加强要求,错了及时订正,小学生就会记忆犹新,并且印象深刻,从而减少错误的产生。
(三)做到算理到算法的科学过渡
1.重视直观,为算理提供依据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算理。说明了在理解算理时形象直观这一手段必不可少,形象直观是服务于理解算理的。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们还没有足够的逻辑思维和推算能力,但动手操作能力却是占主导地位的,只要小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了,印象才会深刻,才会真正做到理解。
2.感悟算理,为算法搭建桥梁
在有了形象直观动手分小棒的体验下,为理解算理已经进行了初步的预热,此时还不能开始讲解算法,对算理没有理解透彻,讲算法只会让学生思维上出现各种问题,作业上出现各种错误。此时应该让学生们根据刚才分小棒的过程,和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自己大胆的尝试去笔算除法的算法。使学生们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进行结合,完成过渡。对学生们的疑问,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引起全班同学的思考,引起讨论,给出提示,让学生们在认知冲突里寻找最后的真理,只有这样,才会加深学生们的体验,为熟练掌握算法做准备。
通过直观、大胆尝试、、探究、讨论、验证等过程,学生经历了直观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变化,实现了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为笔算除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大减少错误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小学生的计算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韦波富.计算教学要重视算理到算法的建构[J].小学教学参考,2009
[2]刘红.浅谈提高三年级学生笔算除法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等教育,2014
[3]张冬兰.让算理与算法的教学更加理性一些[J].学科教学探索,2014
[4]李艳荣胡明.谈学生在明确算理中提高运算能力探析[J].宁夏教育科研,2014
[5]夏利波.以笔算除法为例谈算理与算法的平衡[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
[6]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通用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版
作者简介:郭静(1994-09-29),女,汉族,籍贯:内蒙古丰镇市三义泉镇,当前职称:初级十一岗,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