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晓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5204037
摘要:近年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界备受关注。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强调提升学生对史料的认识和解读能力,进而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这既是对学生更高的培养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挑战。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于引导学生注重史实与史料的结合论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策略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考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2019年,辽宁、河北、重庆、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广东八省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语数英三科为统一考试科目,物理与历史中二选一,剩下的政治、化学、地理、生物中四选二,即3+1+2高考选科模式。历史学科在高考选科中作为二选一的科目,可见其重要性。另外,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中,重点增加了有关课程性质的说明:“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1]历史学科不仅在高考选科上备受重视,在初中教育中,同样不可忽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是历史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和重要载体,离开史料的历史教学是苍白无力的。而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真实历史的必要途径。因而,扎实学生的历史基础,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史教学中进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以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一些探究,以便为更好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思考、借鉴及帮助。
一、灵活筛选史料,丰富课堂内容,深化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史料的选取关乎课程的设计与呈现,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而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数量庞大。因而,如何选取史料、选取何种史料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史料实证的重要一步。教师在选取史料过程中需要别具慧眼。筛选史料可从以下两方面出发:
1、史料选取需从课程标准出发。每节课均有其重难点及对学生的学习和情感培养要求。因而,所选取的史料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充分体现出历史知识的情景性、深刻性与启发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体会与理解。在史料的辅助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而不是死气沉沉的历史知识。
2、史料选取考虑多角度、全面性。初中生对历史的了解主要从课堂所得,只有少数学生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平时有阅读历史相关书籍的习惯。因而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较窄。在信息化的今天,不少学生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历史。但不少影视作品所呈现的内容往往不够真实,容易使学生对历史产生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塑造,更不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而不同角度的史料,可以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如在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的教学过程中,给出中英、中日不同立场的史料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的评价,看到侵略者自私的立场,明白到错误的观念对行为错误引导的可怕,从而进行正确观念的塑造。以三国知识为例,把史学著作《三国志》的记载与小说《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等故事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学生对史实的认识,并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注重“史实”与“史料实证”逻辑关系的历史思维,进而深化史料实证的意识。
二、多样呈现史料,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史料实证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爱因斯坦也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应多样呈现史料,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兴趣与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
从呈现史料的方式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史料呈现,如文献史料、文物史料、影像史料、口述史料等,可以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不同方式呈现。历史教学过程中,古代史可以结合文献史料和文物史料相互印证,近现代史可以尽量多地结合影像史料、口述史料等。
史料呈现方式的多样,可以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深刻学生的印象,从而使史料充分体现其为提升知识理解的价值。
从呈现史料的主体而言,教师和学生皆可以是史料的收集者与呈现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较好的历史书籍与网络平台等,引导学生去探索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可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需要,布置相关史料收集的作业,如寻找身边的历史、制作及描述你喜欢的古物、说说你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等。如条件允许,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地博物馆或名胜古迹进行考察了解,使史料与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收集史料、挖掘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与探索,帮助学生形成因果逻辑思维。优秀的成果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展示与点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激发学生史料实证的兴趣。
三、结合史料考题,落实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历史认知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体现。检测学生的历史知识,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进行试题测试。近年来,中考试题涉及大量史料,对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如2018年广东中考选择题第7题,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题7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本题首先需要学生对题目中“孤证不立”这一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然后对表中史料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最后找出史料认定的共同史实。本题考核的重要意义,便是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从而产生对于史料需从多方面实证的进一步认识。
这些年来,中考试题对史料实证的侧重,说明历史考试不再是“背多分”,而是“理解多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较具代表性的史料考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建立起历史学科知识理解与应用的桥梁,促使学生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把握历史,需要从基础知识出发,充分利用史料,深化史料实证意识,培养史料实证兴趣,提升史料实证能力。另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反思,提升自身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教授效果其实是教师平时知识积累的体现。在生活中,教师更需要注重培养自身广泛阅读的习惯,加深历史专业知识的造诣。教师与学生,并不是分离的角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教授中获得更专业的知识,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完善自身教学设计与提升思想觉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过程,也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夏文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探究——以统编版历史教材为例[J].素质拓展,2018:55-56.
[3] 陈丽红.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学周刊,2018,(31):97-98.
[4] 张培凯.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5] 吕淑珊.历史核心素养下的“史料实证”与教学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