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
芜湖市善瑞中学 安徽芜湖 241002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有关德育教育的课程。但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并不是仅仅只是相关的课程教师或者是班主任的任务,任课教师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地理是进入初中阶段所学习的一门课程,并且可以和道德观念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注意在上课的时候渗透德育观念。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是学校应该重点关注的事项。一个学生无论成绩如何优秀,倘若他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最终将无法真正的奉献回报社会。学校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生平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上课,所以任课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注意渗入德育观念。针对于地理课堂,地理教师应该拥有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各种腐朽的思想也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中,互联网上各种不良思想都将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很多家长或者是学生仅仅把学习作为唯一任务,认为只要学习好了,其他的问题都不重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如果一个人没有德道观念,那么他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小则违反社会公责,大则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学校和家长都要重视对于学生教育观念的教育。教育教育并不能够单纯的通过某项课程去完成,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渗透相关的观念。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而课堂占据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在课堂上的时间。地理学科是一门可以和德育教育良好结合起来的课堂,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责任,明确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不仅仅只是班主任的事情,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行动起来。因此,地理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应该渗入一些德育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培养他们德育观念的一部分。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各种科技手段越来越先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负担。大量的开采能源使得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工业的废气排放污染了大气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都导致了地球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教师应该在地理课堂中融入环保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绿色发展重要性,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及今后的发展中都会注意保护环境,从而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自然灾害这一节课的学习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向学生明确发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是目前社会聚焦的热点,也是初中地理课本的内容之一,教师在讲解自然灾害这一章节的时候,除了自然灾害形成的原理之外,教师也要将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和自然灾害联系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面,教师重点讲述了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自然灾害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当然是自然原因,以滑坡为例,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强而集中的暴雨加上土壤和植被的影响,这些都是滑坡形成的自然原因。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的人类活动,对于地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分析滑坡多发的原因的时候,也应该重点把握人类活动的因素。比如人类的乱砍乱伐造成了植被减少,人类的开采活动导致地表破碎,这些都极其容易造成滑坡。有些地方可能原本并不是滑坡的多发地,但是由于毫无止境的开发,造成了滑坡。
这些都是因为有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没有做到绿色低碳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渗透环保理念,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一个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就可以树立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从而也就培养了他们的德育观念。
2、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现在各种不良思想正在渗入互联网中,进而对中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当中渗入爱国主义思想。目前仍有好多人存在着“国外的月亮比较圆”的思想,这是由于他们没有爱国主义思想,对自己的国家也不了解,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学习“疆域”、“人口”、“民族”这些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同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的时候,可以结合视频或者是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的广阔疆域,让学生从多媒体中看到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风貌。通过这样直观的让学生去观看我国的自然风景,让学生了解相关地理知识,明确我国的疆域有多大,各地都是什么地形地势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在学习“民族”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重点进行讲解。我国尊重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强调不同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课堂上,教师可结合中国地图和我国不同民族的特色风俗人情,向同学们介绍某个民族主要聚集在哪些地方,他们又有什么样的文化特点和民族节日。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认识到中华儿女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是德育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能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
3、培养学生的辩证主义思想
对于现在科技发展飞速的时期,虽然迷信思想已经非常少,但是仍有相关的思想在传播。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分辨清楚,但是仍存在极少部分的学生,由于家庭或者是其他因素,存在着一定的迷信思想。或者是在方法论上仍存在着不清楚的地方,犯了唯心主义或者是形而上学的错误。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讲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渗入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例如在讲解“陆地和海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唯物主义的思想去进行详细的讨论。这一章节分为两小节,分别是“大洲和大洋”以及“海陆的变迁”,他们均是通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量变产生质量,不断的发展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地球,而并非是所谓的上帝手一挥,大陆和大洋就随之出现了。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举例沧海桑田的例子,向同学们说明地球是一直在运动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脚下所踩着的土地,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变化太过于微小,我们平时感觉不到而已。山脉在很久之前可能是海洋,海洋在很久之前也可能是山脉。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较为科学的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明白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牢固树立唯物主义的思想,从而避免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陷入误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进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而课堂则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育人。教师应该注意在向学生讲解有关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鑫.如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空中美语,2020(3):306.
[2]黄筱莉.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9(59):135.
[3]梁肇军.如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存阅刊,2019(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