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
摘要:历史作为高中生必修的一门人文社会学科,通过相关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历史变迁,还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因而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就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这也恰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现状;策略
将历史教学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有效融合,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也要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承担起主要责任,加强历史教育,弘扬历史文化,注重人文培养,为高中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开创新的道路。
一、高中历史的学习现状
(1)缺乏实用性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性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让学生透过历史这门课程学习和提升自我修养以及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自己在社会上的个人价值。但是由于科技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导致实用性的人文教育被逐渐掩埋,致使高中生的知识面积太过局限,知识结构不科学,人文素养水平低下,缺乏精神追求、没有信仰,道德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等诟病。并且在面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情况下,高中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往往会思想过于功利性,价值取向变得利益化,对物质的需求有更高的要求,反而对精神层面的人文素养没有门槛,加之高中教育对人文素养的教育缺失致使其思想偏离,对未来的想法过于物质,没有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带到自己的个人素质以及日常生活中。
(2)传统教学的问题
由于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未采用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导致历史课程经常听起来枯燥无味,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高中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大部分高中生是为了考试而进行“应付”式学习,这就使得对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工作难上加难。为了考试,教师经常进行重点抓题,布置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下重点内容,致使学生失去对历史的探究热情,一味的只会“背重点”,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现象。另外,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更侧重于讲解工业文明的历史发展而忽略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讲解,由于其教学重点的偏离,导致学生不能养成正确的“三观”,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个人素质也普遍不高。
二、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分析,教材内容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剖析,准确了解到人文精神的导向,以其为重要基础,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人文教育。由于高中历史教育是学生了解人文知识的关键途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观判断。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将历史教材作为主要依据,并针对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多角度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人文精神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通常是囫囵吞枣,无法真正掌握相应的人文知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投入至教材的研究中,共同探索深刻的人文内涵。
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讲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看法,凭借自身思想展开探究,进一步理解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这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感受到人文内涵的魅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外杰出科学家的优秀事迹时,可以通过以钱学森为例的方式,为学生讲解钱学森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摆脱重重阻碍回国、献身科研的优秀事迹,充分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爱国情感方面产生共鸣。
2.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其实是个交互性、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但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为单向性,那这种教育就算不上真正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和小班教学的发展,建设良好的师生交流体系,是教育真正改革发展的主要一步[2]。尊重教师不是害怕与老师交流,学生应该做到与老师交朋友,胆大质疑和沟通,教师也应该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例如在课间时间,教师可以与学生畅谈目前热播的历史影视剧“大明王朝”,并对其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讨论,从中引到历史教学上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能改变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同学的历史人文素养的培育。
3.借助历史人物,深化人文教育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会涉及许多历史人物,教师通过分析人物进行引入式教导令学生有更强的代入感,在教学过程中领悟道理,学会如何客观解决问题。在历史教材中有正面的忠贞之士,同时也存在反面的奸险狡猾之辈,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材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比较,以此来告诫学生应该如何去分辨善恶,在讲课的同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到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例如:在讲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时,“李鸿章在当时的表现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夫”。教师可以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开展辩论大赛,提前让学生做好资料的了解和搜集。首先讲李鸿章组织的洋务运动带动中国向近代化进步,这是功:但在甲午战争中以自保的形式退战,又进行签署不平等条约,这则为过。借此收集大量资料,进行分组探讨,不仅增加辩论色彩,还能丰富人文知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提高历史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通过辩论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文学素养。以辩论的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使学习更加多元化。在辩论时教师要适当的讲解文化背景,进而做到全方面了解历史结构以及人物。教育学生引以为戒,做到传承民族意识、发扬人文精神。
4.完善课堂活动,进行社会实践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历史的时候,只有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兴趣。在教学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和水平,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合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此外,历史教师也要根据现阶段的热点新闻,在结合历史知识,建立历史背景并且让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让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心理进行研究。历史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有关历史的博物馆或者纪念馆,等等,经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更加了解所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总结
总的来说,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促進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促进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倘若所有高中历史教师都能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和启发他们主动学习人文精神,学生的人文精神就能够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获得较大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玉.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2.
[2]张海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析[J].才智,2019(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