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娟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甘泉小学510000
摘要:面对当前教育形式的改革,学校与教师需要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据新的形式、新的要求、新的风貌,明确改革方向,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上,加强更多地域文化内容的融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针对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展开论述,并给出解决策略,以此促进小学思想道德文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地域文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地域文化与本土资源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与审美情趣,将其深入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已是思政课堂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优化学生道德情操的同时能够增加其对家乡祖国的认同感,并加强自身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
一、本土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一)以本土资源为切入点,有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景观。对此,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适当地将本土资源融入课堂当中,能够令学生深度了解家乡文化、地域知识,并培养自身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其中,本土资源是当地居民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例如具有特色的建筑景观、琳琅满目的民俗服饰或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各地美食等。教师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可以反应所处地区地域文化与本土资源的内容,并将两者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时刻关注当地人民的生活与衣、食、住、行。学生在面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家乡文化与各种资源时,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当地人民辛苦劳作的智慧结晶,并发扬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
(二)以地域文化为抓手,有利于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下,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所创造的,并且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其当地人民塑造的各种景观建筑与特色产品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将思政教学与地域文化或本土资源相结合,往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时,增加其对思想道德知识的理解与自身修养的提高。对此,在教师教学思政课程时,可以适时地引入当地文化与本土资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将虚的知识点化为实际的人生体验,并立足本土,善于发现当地的文化资源。如此一来,除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领,进行德育知识传授,以及能力培养之外,还能促进其更加关心身边事物,了解本地特色文化,唤醒其文化认同感。
二、地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注重地域文化的历史进程,加强历史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而关于地域文化知识点的选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的便是其历史文化,只有了解一个地域、地区乃至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了解著名的历史人物。对此,教师需注重地域文化的历史进程,加强历史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结合。例如,在教授《家乡的人》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借用当地包含名人古迹的遗址或是广为大众所知的地区进行举例,比如新塘镇的地标新塘公园是当地人民常去玩耍娱乐的地方,其中建有明代大儒湛若水、“岭南三大家”之一的陈恭尹、湛菊生榄雕等铜像或石像,而公园西侧有新塘历史名人墙雕,浓缩展现了新塘的文化和历史。从生活出发,列举生活中带有名人痕迹的事物、地区,一方面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度,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对祖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学到并了解当地的名人名事,学习其各种优秀的美德与精神,同时拓宽知识面。
(二)结合思政课程的主题,把握地域文化资源的再融合
地域文化在思政课堂上的体现,也能够从当地的饮食、物产文化入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对地方的特色物产的介绍,很大程度上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进行《家乡物产》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收集家乡的特产,并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分享。本文就以广州新塘为例,当地的特色美食数不胜数,其驰名国内的鱼包、白蔗等,都是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并品尝到的食物。学生在课前通过利用多方资源和渠道,网上查找资料、询问长辈父母、到当地食品市场做调研等,教师在组织学生亲自去了解地方物产、美食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其社会实践的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交际实践能力的提升,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本内容并把其与自身的日常生活相结合[1]。
(三)采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促进地域文化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传统枯燥的教学手段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需要多多挖掘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促进地域文化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不少地域文化都是从民间家家户户的百姓开始流传的,但就算有百姓之间的口耳相传;就算有政府机关的宣传保护;就算有学校教师的教授指导,还是不能将地域文化生动、系统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对此,教师可以收集有关地域文化的文字小册子、摄影小册子,把这些能够亲眼看到、亲手触摸的实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相互传阅、学习、交流。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利用印有当地地域文化的册子上,学生能发现其历史的痕迹,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教师还能够转换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其在主动沟通、交流中收获点点滴滴。例如,在讲授《家乡的变化》这一课程时,教师只需设计几个问题,如:近些年家乡的主要变化有哪些;生活习惯又因此发生了什么改变等,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面貌变化、生产方式变化、经济发展形式的变化做出一一解答。而新塘的变化大的方面可以是交通经济的变化,比如近段时间地铁13号线的不断完善,镇里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小的方面可以是学生身边街道、建筑的改善、优化。在这个过程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并且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自主表达、畅所欲言,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时能够加深其对家乡经济文化、发展面貌的了解,在多样的形式中接受家乡发生的各种变化,也有助于学生更加热爱故乡,热爱祖国,并在将来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2]。
(四)以生活实践为平台,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习得知识
教师在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并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本土资源与学科文化、职业操守、道德规范、法律、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合,同时传达给学生,使其不但能够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还拥有对家乡、民族乃至国家的高度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对此,教师需要增加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在进行《我爱我家乡的山水》这一节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亲自组织带领班级学生到当地的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中游览,或要求家长在节假日时带领孩子外出游玩。新塘本地和周边可以游览的景区有新塘教堂、增城新塘倚岩寺、增城白水寨、湛怀德祠、湛横云墓等,在亲身体验当地的美景后,学生会了解到新塘的文化景观并更加热爱家乡的美景,提高对家乡的认同感[3]。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更具实际性、人文性、丰富性,并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习得知识。
表1 策略总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在思政课程内容教授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学习到有关家乡或是其他地域的特色文化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知识面、眼界、文化内涵,促进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肖红 谷.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浅析[J]. 教育研究, 2019, 2(9).
[2]秦红霞. 小学道德与法治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08):P.5-5.
[3]林子英. 古田地域特色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12).
课题名称;新塘镇本土资源与小学思政课程融合的实践教学研究
课题编号;GZJYSZ201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