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校名师的跨区域网络教学教研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10期   作者:孙世东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孙世东
        雷波县金沙中学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61655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乡村学校也因此受益于网络的传输途径而分享到发达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解决了开不齐课程、提不高教学的现实问题。借助教育资源平台,将吸收的优质教育资源转化融入日常的教学教研过程中,常态化提升各个层次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和质量提升,本文在教学实践中作出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优质教育资源 跨区域网络教学教研 教育公平
        一、研究背景:
雷波位于四川西南边缘、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金沙江下游北岸。县域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谷深,人口居住分散,校点分布众多。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大力推进,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的基本矛盾已由“有书读”向“读好书”转变。但是,师资配置这一核心问题难以达到需求。以X学校为例,学校中小学教师共64人(政府购买14人、支教1人、顶岗实习2人),学生1333人(初中生701人,小学生632人),小学生师比1:26.3,超出省定标准1:21.1。平均年龄27岁,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8人(占比12.5%,低于省定最低标准35%)。小学1-6年级统考学科平均综合分32.3分,初中7-9年级统考学科平均综合分21.2分。在校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开不齐课、教师上不好课的问题突出。全县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城镇挤、乡村弱、择校热”等现象依然存在。
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各个层次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和质量提升,使之和雷波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是社会所期待的,也是我们苦苦找寻的!
        二、跨区域网络教研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跨区域网络教研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团队准备阶段、实践行动阶段、交流反思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一)团队准备阶段
        1、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保障措施。我县由雷波县虚拟网络学校全面负责试点项目的管理工作,明确了项目管理人员分工及工作职责。出台了《关于遴选县级教研团队对接国家名师团队方案和机制保障的通知》和《跨区域网络同步教学“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试点课覆盖方案》,为项目的推进作好了组织管理、运作机制和经费使用保障。
        2、强化硬件建设,抓好培训工作。参与项目的学校实行“一班一户”专线进教室的网络改造,确保试点班级网络畅通,设施设备使用正常。为保障相关人员熟练地运用全景学习平台开展“协同提升”工作,我县先后多次组织项目负责人、信息技术管理员、教研团队成员、教研室教研员及网校工作人员参与学科专业技术和远程操作技术培训。
经过前期的准备,在网校、县级教研团队、项目试点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以“一对多”为格局的县级教研团队和学校应用团队初步形成。
        (二)实践行动阶段
        1、积极组织参与平台开展的教研教学活动。依据全景学习平台提前一周公告的学科教研课、示范课计划安排,教研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参与国家名师教研团队开展的线上异步、同步教研活动,在样板班实施示范课直播教学。在学习领会名师团队解读教材、剖析重难点、教学指导、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说课上课等环节流程中,我县各团队成员与名师们进行的教学研讨,达到了“输血”的功效,并日渐再生为“造血”的功能。
        2、明确项目工作目标,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县级各个教研团队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在学期开学前发放问卷调查,了解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教学需求、师资状况、学生情况。

综合各方实际情况,讨论制订内容全面、方法具体、操作性强的项目实施计划,编写项目实施方案。
(三)交流反思阶段
        1、线上交流反思。我县每个教研团队将参与对接的国家名师团队教研活动的图片、心得和成果,通过简报的形式上传到“雷波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学科群”供大家分享。再由群管理员整理上传到央馆“教研共同体试点县日常活动交流群”让大家学习借鉴。国家名师团队、县级教研团队和试点学校团队三方通过网络平台答疑解惑,针对资源建设和应用提出建议,提高了资源质量,提升了实践操作团队的业务水平。
        2、线下交流反思。网校管理团队负责策划,组建巡访工作组,有计划地深入试点学校,召开座谈会,进入课堂听课,观摩备课评课教研活动,了解平台课程资源的构建与运用情况,评估试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变化。
        (四)总结评价阶段
县教研员、县级教研团队和试点学校用课团队要有严格的总结反馈制度。一方面,指导主讲老师团队和试点学校辅导老师要定期按专题或按阶段对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另一方面,每个学期或学年举办研讨会,激励表彰优秀团队并开展成果分享及经验总结,为完善教研教学共同体提出改进措施。
        三、跨区域网络教研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在线协作教研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由于在线教研的人文环境缺失,不少老师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凝聚力。这需要创设合作氛围,达成共同的志趣,通过提供激励或优待政策,激发团队合作。同时要突破学校组织壁垒,达成更深入的专业共识。只有增强内生动力,投入真情实干,才能使交流合作有保障。
        (二)创新教研评估制度,促进在线教研共同体常态化
团队起初都是以热热闹闹的氛围开场,但由于缺乏组织管理,教研空间常变为“聊天群”“广告群”或者悄无声息。因此,制定既能起到监督又能受到老师们赞同和支持的制度至关重要。
        (三)做好主讲老师、辅助老师、学生间的接轨
主讲老师面对的是未知的学生、辅助老师,要实现专递课的预设目标,三方都要提前从教学理念和对教材的解读上接轨、从教法上接轨、从学法上接轨。课堂中尤其要充分发挥辅助老师的组织督导作用,配合主讲老师最大化的提高课堂效率,多梯步降低教学高度、递扶手化解学习难度,及时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进而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
        (四)注重复习强化,反思提高
从学生角度看,乡村试点学校开始时会出现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不适应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神情游离情况会发生,教学质量会出现暂时的低落。辅助老师要针对上课内容,不定时安排练习或复习课,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在检查和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知识点的漏洞,进行重点讲解和补救。从教师的角度看,不管是主讲老师还是辅助老师,课前都要做好对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的设计,课后都要抓好抓实反思、强化训练环节。
        (五)强化因材施教,活用资源
试点学校团队要学习并内化教学资源,把资源变成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学情,活用教学资源,对发掘出来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再运用。这是推行跨区域网络教研教学模式的初心,也是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
        结语
跨区域网络教研教学模式下,团队建设规范化、实践行动可持续化、评估激励常态化仍需要继续实践探讨,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与技能的传递与内化。实践研究证明,跨区域网络教研教学模式营造了县级名师天天教、乡村学生天天学、乡村教师天天用的教学环境,名校名师的传帮带作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无疑是对乡村教师进行了一次全程性陪伴式的培训,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具体体现,有效地提高了乡村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化解了薄弱学校开不齐课、教师上不好课的现实问题,实现了规模化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诉求。
作者简介:孙世东,男,汉族,四川雷波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