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江
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64150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笔者在这里以具体的题型为例,结合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不足之处也敬请批评指正。
一 阅读顺序
1.阅读题目 大致了解材料写的什么或关于什么(一眼扫过),需要注意的是偏正结构的题目,如“母亲的眼泪”,“奥斯威辛的风”,显然这类题目的主体是“眼泪”“风”,
但是形容词﹢中心语的偏正结构,如“坚强的活”“勇敢的飞”,主体或者说主题就发生变化了,变成“坚强”“勇敢”,而非那个中心语了,此规律用在作文指导中也有类似的指导意义。
2.阅读试题 同样也是快速阅读,只需要了解考查的内容即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为阅读全文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效率(方法类似英语的听力题)。做这些准备工作是因为,在考试中我们可能仅有一次阅读全文的机会,而且“第一眼的感觉是最好的”,所以一定要重视。
3.阅读文本 在阅读文本时,在遇到涉及试题内容的地方,要多留意,多思考。
二 阅读方法
大家在阅读文本甚至是题干时,都应养成勾画圈点的习惯,接下来我就从为什么要勾画,勾画什么,怎样勾画,三个方面具体来谈这个问题。
1.为什么要勾画?
相信大家经过很多次的失败,得出一个结论。阅读题的答案,绝大多数是原文内
容,就算不是原文,也是在原文基础之上的来的。那么勾画就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层次.为划分答案所在的区域提供便利。所以好的勾画,就是将答案内容在原文中勾画出来,或者说把答案所在区域给勾画出来。那么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且也可以促成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我们今后的学习阅读也是大有裨益的。
2.勾画什么?
这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了,在现代文阅读中,勾画那些表现作者情绪、观点、感情、领悟、态度,以及讲述事物特点的句子或词语,这是根本宗旨。如“历史因其公正,而对许多人变得无情”,那么词语“公正”就是在讲述历史的特点,所以应该勾画。虽然勾画的内容不一定成为考题有关的内容,但是一旦成为了,就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十分准确。
在具体操作上,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判断句式(“是”“就是”等)。关联词语,转折关系,注重后半句,即“然而 但是 却 ”等词的后面的内容;并列,条件关系前后都要注意;递进关系,两者都要关注的基础之上,偏重后半句。
那么其它内容(故事、叙述、描写的内容)是不是就不重要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些内容中,要注意作者的用词,因为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也能反应作者的情绪(爱憎、好恶等)。注意文中使用的定语,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出一个要求…”,一个“当天”,一个“就”,体现了作者迫不及待的,心情急切。再如,“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时又生于何时…”,这里的“愤怒”一方面是风的特点(是实物的特点就应该勾画了),实际上更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体现,所以更应该勾画了。
3. 怎么勾画?
我们在文本上勾画的目的,是为了解读材料,找到答案所在区域。所以我们的勾画一定要是清晰的,有规律。如重点词语用圈,很长的句子用括号,不是很长的部分用横线。当然也可以根据各人习惯,但是一定要形成习惯。
三.常见题型
1.文章某个自然段(部分)写出了xx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类题型至少应从两个方面去组织答案,即从结构和内容上去回答。
结构上,应注意题干所指的自然段的位置,要有位置感。如果是在开头部分,那么常见的作用应该是点题、引起下文、为后文埋下伏笔等(如果开头是环境描写,还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如果在文中,那么常见的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过渡等;在文末,作用一般为,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中心等。
内容上,注意定语,对比手法,衬托手法的使用,那些表现作者观点、情绪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寻找答案。
例子:
奥斯维辛的风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的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维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维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有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好的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维辛。
……
问题:文章开头3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
解析:上面已经论述,两方面考虑答案,结构和内容。
结构上:自然的引出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内容 ;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埋下伏笔。
内容上:表现心情的急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的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
2.文中的“xx”有什么特点?
这里的“xx”代表的是具体的“像”。这个“像”既可以是实在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东西,比如板凳、书桌,阳光、空气。那么大家一定要明确,这些具体的像,只是作者感情的一个载体,或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所以这些“像”肯定有它的象征意义或深刻含义。
因此,这类题型的答案也应该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为像本身的特点,如“奥斯维辛的风”,那么答案就应该先回答作为自然的风它的特点是什么;另一部分就应该是“像”代表的,象征的事物或感情的特点。
问:文中的“长书案”(书桌),有什么特点?
答:书桌年代久远、方正(“像”本身的特点);撒发着迷人的气味(书桌代表着作者对学写字的那段美好回忆的深厚感情)。
假如题目是,文中的“xx”有什么含义?如果“xx”代表的仍然是具体的“像”,那么方法类似。
3.“………”(某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类题是大家比较头疼的,因为不知道答什么,怎么去答。简言之,就是不知道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其实挑选的这句话也不是每个字都是有含义的,有含义的也就一两个词,明白了这个道理,问题就简单了一大部分了。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这句话有含义的词语也就一个词“睡着了”(这还有一个抓关键词的能力),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对这个词的理解,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结合上下文,结合语境,结合主题,看看这个句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同学分不情什么是艺术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在这里我做一个解释。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这就像讲一个故事,可以采取很多方方,可以以唱歌的方式,也可以以相声、小品的方式。
修辞手法,它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句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顶针、回环、通感、衬托、用典等。
表现手法,诗歌当中常见的有托物言志、寓情于景、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衬托)、虚实结合、欲扬(抑)先(抑)、用典、白描等。应该说表现手法包含了修辞手法,它的内涵要大于修辞手法。从上面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内容看,也包含了一些修辞手法,比如衬托、用典。
艺术手法,“艺术”这个概念更大,因为它不仅包括文学,我们常说的语言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等,所以艺术手法包括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相信搞清楚了这几个词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后,大家在实际操作中就能有的放矢了。
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肖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