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10期   作者:夏艳 夏艳阳
[导读]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一直处于“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
        夏艳  夏艳阳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中学    131100
        吉林省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          138000
        【摘要】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一直处于“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成绩成了衡量一个人各个方面的唯一标准。涌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生,因此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 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
        近年来,许多青少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无所适从,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动辄就选择轻生来逃避,此类事件的屡次发生,给社会、家庭、教育界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如何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又多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和祖辈的过分宠爱,从小在精心呵护的顺境中成长,没吃过苦,没经历过挫折,在家中惟我独尊。进入青少年阶段以后,各种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困难必须独自一人去面对。较大心理反差,让他们一时无法接受,意志薄弱者便会产生糊涂思想,导致愚蠢的行为,让他们一时无法接受,血淋淋的事实警告我们:生命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必须立刻对孩子们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生命的进程必然是曲折起伏的,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培养学生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的气度和能力也很重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的不好教,上课不听老师的指挥,又不大胆发言,总是爱溜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千万记住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整天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老师应该坚决摈弃“听说听教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乱说乱动就是好孩子”等错误观念。首先,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即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体验他们的内心,以深刻了解其行为动机,了解他们的感受,然后将自己的同感传达给对方。这时学生就会有一种被理解被尊重的满足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落后和行为偏差的学生,若不了解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他们沟通,也就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改变现状。
        其次,要真诚信任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可塑性、可改变性,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可以发挥。这样就既能欣赏学生优秀的一面,也能体谅、接纳学生的另一面。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能增强学生的积极心态,并促进他们以良好的表现报答教师的信任。
        第三,要及时鼓励。及时鼓励是学生行为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行为或学习偏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鼓励。专家们普遍认为,鼓励比惩罚更能使人转变。对一些行为或学习偏差的学生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先降低要求,并对他们的每一次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因为及时的鼓励能让他们及时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感到教师在关注他们,接纳他们,这样就能促使他们自我认识,重获自信。如:我班上一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是最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但偶然间他的地理读图能力比以前进步了,我马上抓住时机当大家的面表扬鼓励他,以后只要他稍有进步都及时鼓励,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当代中学生生理发育的提前,加速了心理发展的进程。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高峰期的中学生自尊心很强,强烈的自尊驱使他们在学习等各个方面你追我赶,激烈竞争。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往往不能对自己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即表现为自我评价偏高,没有自知之明,甚至狂妄自大,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也不完善,甚至出现自我否定的倾向,这就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自尊的殿堂跌落到自卑的泥塘。自尊心与自卑感的斗争是中学生心灵成长历程中的矛盾斗争,我们应及时关注和疏导。我们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
        我们要让中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引导他们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超越自我、健全自我。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协调一致。教师可以采用榜样对照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本班或本年级寻找榜样,这个榜样与他自己在同一种类型上,如果找一个比本人略好一点的同学做榜样,效果会更好;也可在别人或老师的引导下把自己当做客体来认知,以“我为什么这样?我可以怎样?”等问题深入,清楚地认识自我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是认识自我不负责任的行为和习惯。这样,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对自身所变现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才能有所警觉,并强烈意识到危机感和紧迫感,时时警示自己。教师还可以采取成就激励法。学生每次取得了成功,如在意志方面有所突破,或为班级荣誉做了有益的一件事,或在学习上有了进步等等,班主任可及时表扬,激励本人,也激励全班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分享喜悦,共同激励孩子进一步进步。让孩子在“取长补短”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家校联合,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而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四、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不满足于父母、教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对成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实事求是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但他们有时又过于冲动和偏激,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学校可以相应的开设心理保健课,这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专门课堂,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常识和必备的心理自我保护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心理咨询,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于此同时,还要进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从观念上积极正确的看待人际关系,努力建立建设性人际关系。同时学习必要的社交技巧,如何与人相处的意见沟通,思想变换,协力合作,公平竞争及辨识情理,做人处事的能力等。
        总之,培养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善于进行自我管理,正确认识和评估自我,正确看待生命中的种种挫折的高中生是我们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愿望,需要我们教师、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负其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我们的高中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陈丽梅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