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红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251412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对于学生体能的提高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教学方法合理的情况下,通过体育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充足,各项素质较高,但是体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存在耐力差、肺活量低等问题,小学生群体的体能素质逐年下降,令人堪忧。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具备良好可行性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体能训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引言
小学作为教育领域最基础的阶段,不仅要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也要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尤其是在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在教育中要注重学生德育体美劳的培养,而在这样的情形下,开展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小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都是依照考试成绩,采用的评价方式多是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承受了学习压力,尤其是在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学科内容的增加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越发繁重,甚至于存在体育课被占用的情况。素质教育背景下,政府部门提出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改善小学体育教学制度,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甚至将体育作业融入到课后作业中,在督促学生体育运动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是因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使得不少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这样不仅不利于其体能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这需要教师重视起来,做好体育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同时,促进其体能素质的提高。
二、构建小学高年级体能训练模式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知
很多学生都不了解体能的重要性,并且还有个误区,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保持体能。然而,学生并不知道体能是身体素质的表现,身体素质弱代表身体健康程度偏低,反之则偏高。如果学生对体能训练没有较好的认知,那么他们对体能训练便会产生抗拒。因为体能训练的强度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感,从而阻碍他们正常的体能训练。体能训练的种类繁多,益处也良多,只要合理地进行体能训练,就会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不只适合于成年人,对学生也非常受用。学生从小开始做体能训练,随着他们的成长其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好,但要是搭配体能训练,他们的体能也会越来越强,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要提高学生的体能训练认知,教师可以从培养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出发。体育课上,学生也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核心素养的成长。体育的核心是集体意识,体育的精神是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需要从体育教学中了解到这两个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集体意识和集体力量是成就体育的重要方法,无论是国际运动会上,还是学校运动会上,都需要承担成就体育的职责,才能在领奖台上获得崇高的荣誉,而这份荣誉是支撑体育运动员坚持不懈进行体能训练的动力。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集体与个人的区别,以及集体力量的重要性,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自身对体能训练的认知。
(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运动的意识
体育属于带有很强竞技性的学科,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少不了各种运动比赛活动的开展。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体能,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与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恰当的体育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在竞赛中实现学生体能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运动的意识。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增长过程中很多男生会逐渐表现出对篮球活动的喜爱,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体能,可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组织学生按照年级的不同开展篮球对抗赛,让学生在参与篮球比赛的过程中掌握形式多样的篮球技能,鼓励学生在课外坚持篮球运动锻炼。女生可能更喜欢羽毛球,那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余时间与体育课程安排来组织羽毛球比赛。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情况在体能训练中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助体能训练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是体能训练的对象,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体能的发展,教师所开展的体能训练活动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人发展水平,让学生在持续的锻炼中实现体育技能的强化。
(三)掌握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应当在了解学生体能发展的特点上,充分掌握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有这几种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能方法。第一是负重法,这一体能锻炼方法属于常规的锻炼方法,多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应用。通常需要教师选用一般的负重工具引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如实心球、哑铃,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俯卧撑、深蹲及引体向上等活动,这些也属于负重锻炼的范畴。通过负重练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但重要前提是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负重练习,注意把握学生练习时的负荷重量,不应超过学生最大绝对理论的三分之二,也不能够负重练习时间过长,最好是在10分钟以内,避免学生练习过程中受伤,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负重练习的目的。第二是循环法,这一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反复进行练习,通过反复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肌肉记忆,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运动的效果。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讲解某一个体育动作或技能时,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或者要求学生练习的次数,让学生能在反复练习中提升练习的质量,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训练的效果。第三是动静结合法,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保持一个动作不变,长时间的精力动作实际上会导致小学生感到单调、枯燥、乏味,不利于实现体能锻炼的目的。为此便需要教师注重动静结合方法的运用,在练习某一个动作或某一项体育技能时,使用口诀化的语言让学生能够熟读熟记动作或技能的要领,并在学生掌握之后借助一定的游戏活动,进行体能训练的渗透,如此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体能锻炼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能的提升。
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随着学生成长的需求,体能是他们前行的基础和前提,他们在任何时候,其身体素质都会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远比过去的学生学业要紧张,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可能课外还要学习其他才艺,而仅剩的一点休闲时间也会投入到网络娱乐之中,使得他们的体能跟不上成长的速度,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上,教师更加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体育训练的加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唐逸昉.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提升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65-166.
[2]苏广仁.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J].山海经,2019(12):53.
[3]赵雨凤.浅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J].学周刊,2018(05):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