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刘孝波
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中心小学校 邮编: 408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注重学生多样化解题方法的渗透,从而有效锻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侧重巧设问题来带动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生开展数学学习,其解决问题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活跃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探知多样化解题方法的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然而现实的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未充分认识到实施多样化解题方法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处在低质低效教学状态。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刻把握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具体要义,把握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探究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高效开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主要以基础的计算为主,内容相对简单,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目的,为学生学习初、高中数学甚至于高等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将课本上的教学目标作为自己的课堂内容,将教材的内容书写在黑板上,简单介绍后就带入实际计算问题,通过公式应用的过程向学生展示具体的计算方法,最后带入实际问题中,通过应用题的解答加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教师也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判断其是否理解、掌握了知识点,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这种缺乏创新的单一教学模式也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枯燥乏味的训练题目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增添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1]。
1.2学习方法枯燥乏味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往往更倾向于用具象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偏于理论化,十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且数学属于逻辑学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大多数小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教师若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训练,只会深化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
2.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受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学习数学这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时,容易出现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学情,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问题,设置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教师设置生活化情境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为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教学内容、现实生活、学情相符合[2]。
2.2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间题解决的能力与技巧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时候,往往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和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弄不清知识的运用是不是准确,方法是不是合理有效,问题的解决是不是准确的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这里做启发诱导,培养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在四年级时教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是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在遇到条件比较多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一无所获,还会张冠李戴,连自己列出的算式到底求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些就源于学生不会根据问题先去想数量关系,而后把需要求的再去找要的条件再算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从条件出发列表理清题意,这样就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3]。
2.3提供多元化解题思路,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方法多样化并不意味着盲目寻找问题的解决思路,而是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精准把握问题切入点有效提升解题效率,通过最佳解题方法实现最大化解题效果,从源头上避免学生过度沉迷于探究解题方法的误区。针对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方式带领学生辩证性看待解题方法,在加强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意识。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多样化解题思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各种解题思路的优点和弊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热衷于寻找最佳解题方法,为学生日后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不同学生在思维层面的差异性,保证每位学生均能灵活运用最佳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质量
传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中,一般是教师作为课堂教授的主体,学生作为知识接收的客体。尽管此类现象在课程改革以后得到相应的改善,然而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为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本质,首先,应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变,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课堂地位,让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诉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创建教学场景,加强学生的融入感,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对当前课程教育达成一种认可的态度,才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便于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数学课程作为一种思维式教学体系,教师在讲明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教师可适当提出引导问题,围绕课程教学知识点,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 。
2.5创设具体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这门学科原本就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创设具体的解题情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整体上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逻辑。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限制,其自我控制能力与生活化经验仍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的最大化作用,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解多种解题方法的运用技巧,通过还原解题模拟情境开发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与此同时,面对基础认知能力相对薄弱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呈现更直观立体的教学画面,并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素材吸引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注意力。
结束语
总之,数学学习即是围绕着一系列的问题解决展开的,有效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切实得到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和重视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本质内涵,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5]。
参考文献:
[1]朱玲玲.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华人时刊(校长),2021(05):64-65.
[2]赖刘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13):89-90.
[3]王福山.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