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卿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十幼儿园
摘要:关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个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知道,孩子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其一生的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儿童生活节奏也随着紧张起来。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实践使我对幼儿教育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儿童;误区
一、幼儿教育思想观念的误区
1.家长认识误区
(1)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过于依赖于幼儿园,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的成长仅仅限于幼儿园是不够的,毕竟今日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走向社会。尽早了解社会,为儿童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感恩等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幼儿园教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有利于儿童了解日常生活中最具常识性的知识,使儿童了解生活,懂得生活。可以促使教师、家长更加了解儿童,懂得儿童,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在现实生活中,生活技能与文化知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外,更多的社会教育可以开阔儿童的眼界,通过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等扩展儿童的知识面,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儿童的健康成长,除了需要幼儿园精彩的活动、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外,更需要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以及有良好社会风气的社区。教育要突破学校的围墙,使儿童在家庭的小环境下、社会的大环境下健康成长,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
(2)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却极其盲从,且普遍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儿童是父母的未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位做家长的最大心愿,如今,学前教育演变成了“小皇帝”和“小奴隶”式教育模式并存。“小皇帝”和“小奴隶”式教育并存是指家庭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把学前儿童当成“小皇帝”,不惜一切代价、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让他们受到特殊照顾;另一方面,又把学前儿童看做是人身与人格附属于家长的“小奴隶”,家长逼着他们学习家长认为有用的各种技能,并进行严格的控制,剥夺了孩子童年快乐的权利。
“小皇帝”式教育突出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溺爱在我国的家庭中普遍存在,隔代溺爱更是助长了学前儿童成为“小皇帝”。学前儿童在接受“小皇帝”式教育的同时,还接受着“小奴隶”式的教育。许多父母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是“未来的投资”,为孩子苦心设计将来,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如果孩子没能达到家长的要求,就会受到打骂、讽刺。“小奴隶”式的教育使儿童游戏时间减少,体会不到童年的快乐。
2.教师认识误区
(1)教师虽重视家园共育工作,但缺少成熟的经验和方法
就幼儿园自身来说,家园共育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对家园共育也存在认识动机不纯的问题。园所认为搞家园共育成本风险太大,相当多的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未考虑、了解社区公众的需求,没有同家庭协调互动,导致参与者寥寥无几,再加上幼儿园本来自身教育工作任务就比较繁重,许多教师视搞家园共育为负担,家园共育活动的频度和质量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2)家园之间难以沟通,矛盾逐渐增多
由于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可接受教育,就放心了,忽略了与园所的沟通交流,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时又把责任归到园所的失误,造成家园之间的诸多矛盾。
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很重要的,正如前苏联学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校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和信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事实上,幼儿是通过许多机构受教育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电视等,我们必须把幼儿教育视为在许多情境和机构中都在进行的事情。
(3)教师缺乏协作精神
在幼儿园里很多教师与教师之间缺少交流,教育方法缺乏创新。同事间协作缺乏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自我封闭式教育,使自己深深地隐藏在“自设的保护壳”里,同事之间有许多隐形的墙和隔阂,教师内心形成习惯性的“自我防卫”,从而导致了对话和交流平台缺失,形成互补提高。
3.社会大环境的误导
(1)“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提的响亮,却落不到实处。
学前教育的“度”在哪里?双语教育对儿童思维发育是否有利无害?现在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缺乏科学结论。一些报纸铺天盖地、大幅刊载广告,说“你想你的孩子获得美国孩子的思维吗?请到双语学校来!”其效果呢?
(2)违背学前儿童的成长规律,过度开发儿童潜能
在今天的学前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与家长对学前儿童成长的规律缺乏了解,重视学前教育却又使学前教育在他们的高期望下演变成了“神童教育”和“超前教育”,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成长的规律。“神童教育”和“超前教育”的弊端已经得到多方面研究的证实,脑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脑区发展的可塑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环境刺激和经验会使儿童形成不同的神经环路,某些方面的过度刺激可能会影响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误区
1.学前教育办学模式误区
学前教育在发展上是以非营利性和非产业性为主要特征,是学前教育公益性的重要表现。政府应在探索多种办园模式,实现学前教育社会化的同时,提供适时的政策供给,规范引导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否则,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视幼儿园为负担和包袱,在单位转制改革过程中,将幼儿园拍卖和转卖,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学前教育的市场化为幼儿园的高收费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学前教育的市场化也对学前教育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商业化的运作必然会给幼儿园带来很大的生存压力,使得一些幼儿园不以教育为重心,而是以赚钱为出发点,为最大途径地获取利益不惜违背学前教育的宗旨,一味以新教育模式、新名词吸引家长的眼球,家长成为高昂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儿童成为市场供给与家长需求的博弈中最大的牺牲者。
2.幼儿专业教师发展误区
幼儿教师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专业化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其教育品质技能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4],其实质是幼儿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习得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内化幼教专业规范、形成幼教专业精神、表现专业自主性并实现专业责任的历程。这个过程也是幼儿教师由“普通人”转化为“幼教工作者”并最终融入教师专业团体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必须终身进行的过程。
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不少人认为当好幼儿教师关键是要有爱心,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教育,也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许多幼儿教师自己对专业的内涵也并不真正理解,管理者往往将教师专业发展完全归结为教师自己的事情,认为教师理所应当自己主动去思考、去规划发展,出现问题和困难自己解决;很多幼儿园还没有建立系统科学的支持系统来帮助教师发展,缺乏对教师个性化发展的了解和支持。众多问题直接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迟缓,有的甚至停滞不前。
参考文献:[1]王燕,张雷.当代中国都市父母教养现状与反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曾彬,卢清.关于城市幼儿家庭教育投资问题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