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娜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人用以抒情言志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在当代,我们仍能真切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穿越千年历久弥新。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够积累必要的语言素材,领略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又能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除此之外,古人的高尚情操与坚贞气节,对于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初中生来说,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古诗词
【正文】从古典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前辈们的无穷智慧与高尚品格,这份植根于华夏文化的精神财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古诗词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富,如何充分发挥古诗词的教学价值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之一。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和引导学生保持古诗歌学习兴趣与自觉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与品鉴古诗词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只有对该门学科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古诗词的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往往容易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这是因为古诗文教学的特殊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古诗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学习兴趣,便不再感到古诗文生涩难懂,而愿意去主动的攻克难关,自主去学习。
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便要求教师运用语言艺术,适当增加课堂中网络用语的频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例如,在讲解《观沧海》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想象诗歌意象所描绘的场景,在这一过程中注意食用新鲜的、明快的语言。介绍景物时,可向学生发问“曹操是个没有逻辑的人吗”,学生病会对此感到好奇,接下来教师在答疑解惑说明“曹操可比我们要有逻辑,同学们一起看一看,他在写景物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如此以来,学生们学生们将会在写作的角度去赏析诗歌,把握意象,这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二、充分挖掘诗歌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不是单一的抒情,古代诗歌创作中,都要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常是先写景后抒情。
因此景物雨情感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教师可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诗歌中寻找到对应的意象,并结合想象去理解诗人的情感并学会鉴赏。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中的《观沧海》一诗,诗人从叙事写起,后编写了一系列的意象,为后面的抒情奠定基础。教师可先让学生勾画出诗人所选择的意象,在接着让学生们探讨意象所包含的作者情感,从此角度出发,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参与程度进行总结,让学生们真正学习到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同时理解曹操渴望招贤纳士、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诗歌意象的寻找与鉴赏都是学生学习的难题,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予以强化和巩固,因此课堂上要去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大量的意象练习。
3.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诗歌是古人用以抒情言志的主要创作形式之一,鉴赏作者的情感也是中考试题中的常见题型,无论是日常的古诗词学习,还是考试中的古诗词阅读理解赏析,都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教师深入到古诗词文本的核心中去感悟作者情感,欣赏作者的写作艺术。同时,从记忆的角度来说,单纯的死记硬背古诗,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会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下降,然而一旦学生能够从古诗词中得到共勉之情,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便将大大提升古诗词记忆的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讲解《春望》时,虽然学生与作者之间在时代上相隔久远,但身传递的爱国情感是与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息息相通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抒情的佳句,体现的是作者对国破家亡的失落之情。但如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愁苦与悲凉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教师可合理的创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来拉进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教师可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图片、影视资料等形式,将语文课堂与相应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并在学生看完之后予以引导和总结。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去想象画面,便能够直接感受到情感,自然也能品味到诗歌中的情感,如此而引发的共情,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结束语】正是一首首诗歌记录着文人墨客的离合悲欢,承载着时代变迁的珍贵图景。古诗词教学的意义重大,教师应该重视选择正确而有效的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养成意象积累、实词翻译的良好习惯,真正帮助学生了解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与崇拜之情,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之情。
【参考文献】
[1]赵春年.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J].教育艺术,2019(10):36.
[2]郑娟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华辞赋,2019(0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