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0期   作者:张玉红
[导读]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中的一部分
        张玉红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第二小学  716100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中的一部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及个人能力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各类阅读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各种问题,如掌握的阅读技巧较少、阅读的体验不佳、阅读没有计划等,这些问题会对教师开展阅读能力培养活动造成阻碍。因此,教师要拓展阅读教学的范围与形式,然后从阅读技巧的讲授与训练、阅读习惯的规划与养成这些方面,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阅读指的是对文章的浏览、分析,阅读能力指的是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体会文章真实情感的能力。新课标改革要求小学生能通过阅读文章与文章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小学生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计划,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时间短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基础能力较弱,且其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较少,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提升。另外,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都会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其目的是先熟悉一遍课文,为了在之后讲解课文的时候更方便理解,而且对课文的朗读机会可能就一次或者两次,于是课堂时间大部分被老师讲解所占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太少,所以朗读教学无法发挥其应用价值。
        (二)小学生知识积累程度低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育是基于小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以及知识积累之上进行的,但是,当前一些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知识储备量较少,不能在教师讲解阅读文章或举例子的时候明白教师的思路,降低了同年龄阶段的整体阅读水平。每一名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量以及知识积累程度都不同,教师在教授语文阅读知识的时候很难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这种现象会导致教学有效性的下降,教学进度落后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受到教师的关注,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朗读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方式都过于简单,所以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机械式地阅读。另外,教师大部分都不会运用朗读教学的技巧,机械的阅读只会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厌恶感,无法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激发不了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再加上,教师未能对学生该时期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进行考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也使得语文教育质量下降。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引入丰富阅读内容,进行师生共同阅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并内化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阅读体验是教师准备阅读内容以及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关注的重点。阅读内容应当是丰富且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开展师生共同阅读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对比分析等阅读能力,并且让学生在阅读时学习教师的阅读思路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对来说较为安静的环境,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也应该营造一种较为安静的氛围,引导学生静心思考,沉浸在阅读之中,长此以往之下,学生就能养成热爱阅读、投入阅读的习惯。教师还能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图,促使学生对文章之间产生共鸣,理解阅读的中心思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养成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对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有积极意义,更是对学生各项学科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教师为了缩短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就应该针对学习能力较差以及文化知识储备较弱的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对其进行系统性以及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督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阅读笔记,将在阅读过程中预见的生僻字、较难的句子、不懂的段落等记录在阅读笔记上,并将这些现象整理成具体的问题,在课上引导学生互换阅读笔记,学生之间互相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将阅读中的一些潜在画面表达出来,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阅读,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相对薄弱,且在具体的学习中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与方法,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学习较差且缺少学习自信心的学生,时刻进行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关心,从而实时了解其学习状况和学习心态。然后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放在首位,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朗读,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朗读内容由简单到困难,由少量到多量,使得学生由浅到深地适应这种层次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对朗读教学保持新鲜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加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小学正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需要教师正确、科学、专业的指导。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在初步带领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选取文章的节选进行阅读学习,然后再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和掌握阅读的技巧。其次,在开始阅读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比较缓慢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能够流利的朗读,且朗读速度明显提高之后,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快速默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五)布置多元阅读任务,提高阅读实践能力
        为学生布置多元的阅读任务,可以丰富课外阅读教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实践力。所谓的阅读实践力,即是学生结合阅读活动完成各类实践的能力。要践行这一策略,教师就需要先依据学生的兴趣为他们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其次再结合当前阶段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各类实践任务。“输出”是体现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写读后感、模仿写作、写演讲稿、设计表演活动等任务,引导学生提升自己阅读的理解、内化、迁移应用等能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对于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月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1(22):74-75.
[2]王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83):31-32.
[3]王秀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26):149-150.
[4]曹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2020(25):158.
[5]牛拴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