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学习困难生的心理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0期   作者:俞琴
[导读] 学习困难通常指学生在接受和处理信息以及表达所学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俞琴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宁波市  315100
        【摘 要】学习困难通常指学生在接受和处理信息以及表达所学内容方面存在问题。本文通过提炼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从注意、学习策略、教育资源等方面给出干预策略,帮助语文教师们常规识别、更好地教育转化学习困难学生。
        【关键词】学习困难;心理特征;教育转化策略;小学语文
        当前教育背景下,多数学习困难学生就读于普通学校,但有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甚至误解学习困难的存在,因为在他们看来,某个人时常读错音,写错字词,记忆混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这些错误是因为学生不够努力,或者不够用心造成的。但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确与一般学生不同,不同点主要在犯错程度上,而不是种类上。
        一、知基本心理特征,初鉴定
        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发现学习困难生有如下3种心理特征:
        1.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困难生对语文学习内驱力不足,态度消极甚至逃避语文学习。他们认为语文是一门枯燥、繁杂的学科,学习方法除了抄写,就是背诵、默写,而且学习难度高。因此,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较低,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语文,尤其是理科好但语文明显弱势的偏科生,对语文存有明显排斥心理。
        2.学习品质不良。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上课前未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时,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思维懒散,课堂参与度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漏抄甚至不愿意摘抄课堂笔记。下课后,也不及时复习,作业书写潦草,无法保证作业质量。
        3.学习无助感强。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明显困难。如古诗今天好不容易背会,隔天就忘记了;认真准备了听写、默写,但错误高,及时订正了依旧犯错误;阅读速度慢,无法理解同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面对写作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之间能力本就有差异,随着年级增长,语文的难度随之提升,学困生又难以接受语文难度的提高。
        因此,本文将学习困难学生界定为:身体、智力属于正常范围, 由于其他原因而形成的在较长时期内学业成绩未能达到同其智力水准相称的学业不良的学生。[[[]王明东.高校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新课程研究[J].2014(09):13.]]
        二、用基本转化策略,谋教育
        1.组织学习任务,弥补心理过程中的不足
        (1)吸引注意力技术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没有被注意到的材料是不会被加工的,没有被加工的材料是不会被储存在记忆中的。由于学习困难学生在心理过程存在缺陷,他们容易分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吸引和维持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
        对于容易分心的学生或者注意持续时间较短的学生,教师可以分配较短的任务,对于较复杂的内容分割成多个小任务,让学困生的思维也能得到锻炼,跟上教学节奏。每个小任务完成后,提供即时的积极反馈和进步的证据,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例如在教授文言文《自相矛盾》时,语文教师可以对该课文进行分层设计,先指导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后熟悉故事内容,接着鼓励学生自主质疑,任何学生皆可质疑:“《自相矛盾》有什么寓意?”,“如果你是卖矛和盾的商人,你会怎么推销产品?”,“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人或事?”等。质疑后将问题整理到PPT中,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先提问学困生,让学困生自由挑选问题回答,在学困生的回答后,教师及时肯定,最后进行补充。
        教师为了让学生保持注意力,还可以强调新信息的可能用途。在课堂上讲到重要的知识点之前,先告知学生:“好了,请大家注意,现在,我即将要讲的知识非常重要。”然后用大声、强调的语气和节奏讲授后面的信息。小学生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确保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良好转化学困生。
        (2)提供支架式教学
        最近发展区就是介于学习者独立就能完成的任务水平和需要辅助才能完成的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当学生努力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时,教师给予的辅助被称为“支架”。经笔者实践证明,微课是转化学困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微课借助直观的形象传播教学内容,既能加强学习困难生对语文学习的感官记忆,又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知识,加深头脑记忆。小学学困生一般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微课能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重难点。教师全方面了解学习困难生后,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碎片化教学。如《圆明园的毁灭》,在学生基本掌握文章布局结构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感受圆明园价值的不可估量。接着播放视频,展示八国联军野蛮毁灭圆明园的真实过程,让学生形象感知,真实融入到课文的特定情境中,深入体会对侵略者的仇恨,增强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3)进行结构化练习
        对学习困难学生而言,进行结构化、有指导、独立的练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目前教学越来越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对练习的支持在不断降低,但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要练习。
        独立的练习也可以选择课后的活动时间。课后布置的练习作业,在难度上有分层,能被学困生接受;在评价上以激励为主,尊重学困生的差异性;在模式上可以多样,体现趣味性。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师可以布置实践类作业,让学生认养一种植物或动物,观察并记录植物或动物生长的过程,过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展示劳动结果并阐述,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笔者班级有一名语文学困生,语文成绩很差,但他以较高的生活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一篇科普文,因此树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该名学困生语文成绩进步明显。
        2.利用教育资源,改善学习困难学生的困境
        (1)同伴辅导
        同伴辅导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当拥有不同认知图式的孩子被迫相互影响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孩子们试图比较解决这冲突,进而促进认知发展。同伴互动比成人互动更能促进认知的发展,更会促进学困生学习态度、交往的改善。
        成绩优异或逻辑清晰的学生可以成为教师的帮助者和资源,支持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将能力强、热心、有耐心的同学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生的帮扶对象。如五年级下册有一篇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解说员》,该内容难度系数很高,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外,还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发现,上课结束后学困生还是无法完成讲解任务,但帮扶对象介入后,学困生表现有了明显变化。笔者通过访谈研究发现,同伴因为有相同的学习过程,引起了学困生的共鸣与信任。在和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学困生探索出了“如何做好一名解说员”的思路。有了思路后,列好讲解提纲,按照顺序讲述给同伴听,根据同伴的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讲解,最终顺利完成口语交际的学习。
        另外,学习困难生也成为提供辅导者时,他们也会获得实质性的成长,但前提是他们接受培训,教师要不定时提醒:提供辅导者需要提供知识原理或解决缘由。让学习困难学生成为辅导者,采取同龄人之间特有的教学语言、学习思维和讲解方式,发现学习的奥秘,[[[]张亚楠.浅谈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策略.青年社会[J].2019(03):555.]]给他们为成绩差或是低年级学生辅导的机会,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合理分组,一是要体现学习能力、性别爱好、家庭背景的差异,规模一般在四到五个之内;二是要确保组员间能有积极的互动。教师确立一个具体的目标,例如六年级下册语文的口语交际中有《辩论》主题,教师可以举办辩论比赛,告诉他们辩题和所持方,提醒他们这是一个合作项目,只有相互扶持、共同努力,论点才能既丰富又不冲突,小组才能抓住对方漏洞,主动突破。在积极的相互依赖中,学习困难学生的作用得到重视,会体验到被帮助、被认可、会有强烈的动机和责任感,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并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进一步发展图式。
        四、结语
        好的教学,融汇了科学性和艺术性。学习困难学生,总是需要特殊形式的教育,我们教师不妨多关注这类群体,增加对他们的了解和支持,运用科学的策略开展与孩子能力相匹配的训练,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