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0期   作者:陈澍永
[导读]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陈澍永
        合浦县闸口镇豪沃小学  广西北海市  536118
        【摘要】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国内外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也十分丰富,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内容。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设计生活化教学实践,无论是对于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还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的重要性,并结合实践对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而学科的应用价值也在不断凸显。在这一前提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教学实践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小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有限,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着直观的感知,教师则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生活化教学方案。在生活化教学指导中,学生能够调动参与生活情境的主动性,能够通过迁移生活经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引入生活元素,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根据数学教学经验发现,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就越准确,对知识的运用也越灵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些数学现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思考和探索。”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引入生活元素,设计生活案例,为学生在生活体验与数学学习之间搭建桥梁,以构建丰富多样且具有生活气息的课程内容。例如,在讲解“乘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整合,设计思考内容:学校洗手间的一些水龙头经常出现“长流水”的现象,假设每个水龙头平均每天会流失63立方米的水,某生通过一天的观察发现学校共有5个水龙头存在“长流水”的现象,请问这样一天大约会浪费多少水资源?学生在生活案例的引导下,踊跃发言,并很快给出了“63×5”的式子,教师也趁机引入“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知识,并与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渐将视角转移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所学的乘法经验,尝试计算,进而完成了数学学习任务。教师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计算方法后,再一次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说一说“长流水”这一现象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杜绝浪费、节约用水。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丰富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在研究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特点,把握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并通过科学方法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利于探索和思考的数学内容。
        二、运用生活化方法,深化学生数学理解
        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渗透生活理念,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设计核心问题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体验学习方式,并引导学生总结、思考体验的过程与结果,以提炼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实现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渡,提升思维品质。例如,在“面积”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基于生活教学方法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学习的机会:首先,教师设计了涂色游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觉动手。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并涂上颜色,以表示大小,在涂色后,教师还引导学生将家乡的占地范围与海南、新疆等省份比较,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在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感性认知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定义。其次,教师设计了观察体验的情境。教师要求学生从生活物品出发,寻找面积,并说出各自的图形,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课本、黑板、手机、红领巾等物品,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摸一摸自己找到的物体,体会一下表面的大小,然后对不同物体的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在活动中,教师提出疑问: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图形是不是也有面积呢?理解为什么不封闭图形没有面积?在问题的引导下,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并总结面积的定义。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自己之前所选择的物品的面积,并涂上颜色,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抽象认知。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比较面积的大小。在活动中每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图形卡片,教师要求学生组间进行对比。学生在比较中对于如何计算图形面积产生了疑问,进而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例如重叠法、切割法、测量法等。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发现了问题,更在分析问题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进而提升了自主探究能力。上述教学案例主要围绕学生的体验展开,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参与、体验,为知识探究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方法吸引学生不断深入探究问题,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实践应用,促使学生感悟数学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应用的过程中存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于机械,只会用数学知识回答试卷上的问题,而不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无法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主动思考。针对此,在生活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打破数学课内知识学习的框架,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指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在拓展应用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讲解了“圆”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运动场中跑道的弯道部分,你会发现外圈比内圈要长,这是为什么呢?在问题的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课外互动,探究跑道中包含的数学现象,并探究起跑线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分组合作亲自测量,记录跑道各个部分的数据,重点测量弯道部分的长度,然后学生结合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给出答案:因为环形跑道中,弯道的外圈的半径大于内圈的半径,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所以弯道的外圈比内圈长一些。在这一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综合的锻炼和培养。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在小学阶段更好地养成数学思维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生活化教学路径:引入生活元素,丰富数学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方法,深化学生数学理解;引导实践应用,促使学生感悟数学价值。学生在教学引导中可以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进而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素娟.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初探[J].读写算,2020(36):103-104.
        [2]姜仁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分析[J].学周刊,2020(34):97-98.
        [3]马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