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
吉林省通榆县职业技术学校,吉林白城137205
摘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社会以及相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对就业教育进行创新并完善。但在实际的指导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学生对就业没有正确认知且意识薄弱。为改善这一现状,中职学校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指导体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意识。
关键词:职教;就业率;探讨
引 言
目前职业教育就业面临的问题较突出,它的发展受当前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一般学生出了校门基本上就处于失业状态,不少学校将实习直接当成安置学生就业来办,实习完了,仅仅少部分学生能勉强就业。学校在安置就业层面上对学生的就业安置没有主导权,导致家长对学校就业安置承诺的效果极不满意。当然社会用工环境是主要因素,但学校与社会用工层面的接触不到位,学校办学机制结构的不完善,学生与企业接触接轨缺乏,包括与学校层面的就业创新思维等有很大的关系,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低下成必然。
一、职教就业现状
(一)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因专业设置及学生实际能力的因素,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得可怜,学生入职后收入与薪资设想差距太大。生、校、企之间鸿沟难平。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习总书记给职业教育开出的治病良方,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愈加坚定了中职教育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岗位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
虽然当前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对中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也对其进行相关指导、投入一定资金,但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生自身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等方面能力较差,限制其就业与发展。再加上当前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其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每年参与创业、就业的人才在不断增长,导致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导致一些中职生产生不良情绪,对就业这一理念没有正确认知。同时,市场对人才选拔的标准仍旧以学历为主,大部分中职生首轮冲锋即“全军覆没”,这就需要中职学校与教师另辟新径,拓展其他就业形式,以此来保证本校就业率。
(三)就业质量不高
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就业质量的内涵具有多层次性与综合性,不单单是几个指标就可以体现出来,其中主要有就业几率、岗位稳定性以及学生整体发展等几项内容。时下,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如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学生自我认知较差、专业不对口、晋升空间小等,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不高,学生未来发展难以保障。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就业理念的引导不到位。教师自身对企业相关内容了解较少,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很难提升就业指导效果,且多数学校越来越注重双师队伍的构建,但总体力度并不完善,难以保证学生的就业指导。
二、中职学校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
(一)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师资力量,提高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教学效率。学校对已有的教师要进行定期培训,对教师进行社会就业情况的普及,使教师了解当今的社会岗位对中职生提出的更高需求,从而使教师能够在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各项专业素养的培养,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此外中职学校可以在社会中招聘专业的企业人力资源师作为教学辅导员,通过人力资源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重点需求,从而使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自我纠正。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同时,学校要对教师团队的德育水平进行定期的考核,确保教师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就业理念,确保学生就业方向的正确性。
(二)准确把握市场,制定科学的教学课程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技术的淘汰也变得十分残酷,所以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就业导向为教学的基础,就必须要准确把握市场。在把握好市场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的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课程,确保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课程安排围绕市场的需求能力和就业服务展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市场上的人才需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市场信息,教师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职教学的价值。
(三)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中职学校承担着学生基础文化课及专业技能课的教育培养工作。我们可借鉴德国中职学校的“双元制”教学,教学规划由政府统一制定,理论教学由学校完成,实践性教学由企业完成,并以实践为主。或者是借鉴美国“宽专多能型模式”,聘请相关专家按照岗位需求,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能够提前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并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对自己将来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有了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客观评价自我,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认知力。校企合作是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在设计学生能力培养模式需要考虑的不单纯是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有职业道德、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对参与的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并将其纳入到学生的毕业考核中,避免学生只重视动手能力的养成而忽视职业道德的树立。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这种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四)加强服务,实现长期跟踪
在就业安置工作过程中,选派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老师负责实习指导,帮助学生适应就业环境,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困难。对已安置的学生进行三至五年的跟踪服务,建立学生安置后的回访制度,建立回访台账,对就业学生存在问题和困难予以及时处理和解决。
结 语
中职生的就业问题,需要中职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来解决。在中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当前的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加强专业课程建设,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在有效保证总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车欢.关于职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7(77)
[2]郭茜茜.中职生的就业问题及应对策略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