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
亳州市第七中学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摘要:史料实证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也是历史教师指导学生深层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历史素养。需要学生顺着历史教师的史料收集、整合,在初期的史料知识学习时,保持严谨、周密的分析态度,展开对已学历史知识的新角度认知,从而重新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本文就是从以新课改为背景,详细探析有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具体方式,以期为后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有效性
前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就深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都着眼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多种工具,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深入历史环境,提出自己的相应历史思考。甚至主动搜集更多史料,结合历史教师提供的教学辅助史料,进行史料资源的探究分析,最终形成个性的历史文化见解视角,提升自身历史探究能力。
一、引导学生从多样渠道获取、接触史料资源
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兴趣,让学生在平时的历史知识学习中,同步增强自主史料实证意识。就需要先行了解、掌握所带学生的实际历史兴趣、实证取向,而后将史料实证作为一项动态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调配时间,不刻板投入应付性实证。而要具体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史料实证作业前,化繁去简的为学生讲解史料分类,介绍史料搜集渠道,以此让学生自主选择史料收集渠道,继而展开相应实证,以内在动机驱动自身史料实证素养初步培养。首先,以学校图书馆、档案馆为主的史料查阅场所。其次,以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等为辅的史料藏馆参观。再次,当今学生最喜欢且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史料查阅平台。最后,以社会实践为主题的对历史事件亲历者的采访,抑或是专题走访调查。基于这些清晰的史料收集方法梳理,引导学生自主安排课后时间,进而自主制定史料实证方向,就可以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创新实践,实效助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提升[1]。以“丝绸之路”主题为例,教师在布置完该主题作业后,就不设限的让学生自主挖掘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史料资源,自主完成史料实证。
二、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史料实证积极兴趣
如上所述,史料实证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所必备的核心素养。然而,细观大部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都不难发现,现如今的大多数学生仍然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的教授古早知识的文化课程,对于自身整体的学习发展意义不大。因此,历史教师要想打破该错误认知,科学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就可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设置一定悬念,引导学生在“新旧”碰撞的形式中,从焕然一新的角度走近史料,无形思考为什么如此?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动力实效增强,为系统化构建史料实证素养打好基础[2]。例如,在教学“五四运动”这一课时,历史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提前收集、整合好的视频化史料资源,而后提问学生“除此以外,是否还有什么你们知道,但在此视频没有体现的史料与课题有关?”让学生在观看中既思考是哪些具体因素推动了五四运动发生,又走出特定教材局限,善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史料,全面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前因后果,而后将自己的见解与教材中的结论相互比较,形成独特的史料实证意识。
三、加强对学生史料解读能力的细化培养
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历史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时间为学生呈现相应的史料,从文献、视频、音频、实物等方面影响学生对史料的认知态度。还需要关注学生对以上方式的史料实证态度。
如,历史教师在使用过上述多种方式的史料呈现后发现,最不受学生欢迎、喜爱的是文献史料。大部分学生的都认为文献史料的阅读理解难度稍高,文献史料所用的文字语言还十分晦涩。为此,历史教师在一些需要用到文献史料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对文献史料进行拆解分析,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述方式将文献史料中的内容以关键词提取方式为主,让学生略读文献,只要找出有效信息,以及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内容点即可。如此一来,学生进一步展开史料深析,就可以细化的提升史料解读能力[3]。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文献史料实证为例,历史教师让学生以视频史料、音频史料为辅助,从文献史料中找到关键词,可以让学生从广泛、共性的角度促进自身史料实证素养培养。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效率
为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史料实证学习的学习效率,历史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化的学习、分工展开相应的史料收集、验证。这样一来,学生在合作式的史料汇总、筛选活动中,对史料进行分析、实证,学生也可以从团队角度,增深自身对史料实证素养提升的不同认识,相互暗示的激活史料实证意识[4]。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历史教师直接放手放权,仅在课堂一开始将学生分为3个小组后,就直接让学生自发选出小组组长。然后在各自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相应史料收集。即第一小组主要负责收集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文献史料,梳理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背景、过程。第二小组则是收集反映了辛亥革命相关的视频史料、影像史料等,了解动态化的辛亥革命内容,第三小组则是从启发思考的角度,收集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社会发展变化史料。以此让学生在明确的史料实证分工中,意识到史料实证的实证并不是“证实”,而是对其实际真相的不断挖掘、思考,实事求是。
五、指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对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
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是指在众多史料面前,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已学的历史知识,而对史料大胆质疑,而后做出自己的独特判断。但是,批判性思维养成是需要经过一定的专门训练才能形成的。为此,历史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指导训练,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其对重复性主题展开实践,而后形成批判性思维,史料实证素养也相应深化[5]。例如,在教学明清历史知识时,教师通过对相关影像史料、文献史料等收集整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明朝建权后,实权在中央集权制下,牢牢集中在了君王手中?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如英国,则是集权制度变革后反而迎来了资本主义道路领先?”让学生从对比思考角度,展开对相关史料的深入分析,找出原因。而后结合自身认知感受,将历史史料与现今社会发展进行链接思考,在科学的拓展思考中让批判性思维合理形成,今后对待任何事情都可以从辩证的、比较的角度进行思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新课标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历史教学改革的最主要部分。因此,在史料实证教学中,历史教师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为依托,引导学生从主动、被动双角度展开对史料的思考,就可以逐步建立契合所带学生的科学史料实证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明辨是非、以史引论,最终史料实证素养有效提升,综合能力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勇,黄显松.例谈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三后期教学中的突破[J].教学考试,2021,(26):66-69.
[2]徐长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60-261.
[3]张毅.探讨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问题情境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0):33-34.
[4]李艳.“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0):29-30.
[5]王晓芳.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路径探析——读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引发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