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统节日,关爱城市随迁子女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0期   作者:黄远霞
[导读] 城市随迁子女因其特殊的身份
        黄远霞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610041
        摘要:城市随迁子女因其特殊的身份,大部分孩子内心充满孤独,找不到归属感,成为老家回不去、城市融不进的“夹心人”。利用传统节日,通过写信分享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促进亲子交流,让孩子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城市随迁子女   传统节日   感恩教育
        正文: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随之而来的就是其子女随迁进入城市,并与当地孩子一起学习。我校地处三环路外金花街道办芙蓉园社区,周围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我校生源大部分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压力与本地人不同,其子女成长问题也变得尤为显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父母与子女缺乏情感沟通:由于家长工作劳动强度大,在家时间少,不能在工作和孩子间找到平衡,缺乏与子女的情感沟通,缺少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是二胎政策开放后,家长更是无暇顾及子女的情感需求,常常是老大表现得差强人意,老二也是有样学样。
        二、随迁子女心理障碍现象较为严重,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缺乏自信心。由于生活习惯、地区差异、方言口音等因素,影响了随迁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状态。随迁子女的监护人收入水平不稳定,有的甚至缺少稳定的居所,这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内心充满孤独,有的孩子成为了老家回不去、城市融不进的“夹心人”。具体表现在学校生活中,部分学生呈现出缺乏安全感,畏缩不敢表达,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会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诉求。无论是运动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比较滞后。
        三、家庭教育呈现无序的管理,家长对孩子学业“紧一阵、松一阵”,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要么吼,要么打。
        四、社会传媒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孩子价值观出现偏差,家长忙于生计而采用物质补偿和放任自由的方式教养孩子,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甚至认为读书没用,不如早点成为“网红”,流量变现,一夜暴富。
    如何促进亲子关系,使学校教育延展到家庭,让亲情成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保护伞呢?我们尝试通过传统节日,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
        3月8日,我们设计了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并请妈妈写下来。按照以往的经验,家长们很可能并不知道这么一项活动,家校联系本上也很可能就是一个简短的签名。但出人意料地,家长们居然写了很多很多话,我们看着这些朴实的文字,觉得是个很好的沟通的契机,忍不住跟全班一起分享。
        小明,一个不爱举手发言,不爱跟同学玩,成绩普通、相貌普通,属于那种泯然众矣的女孩子。可是她妈妈却写道:小明,我亲爱的女儿,今天妈妈很高兴,因为一直以来,你都帮妈妈照顾弟弟。今天是周末,你还一直等我到晚上12点,回家之后,你给我端水,为我脱鞋、洗脚。妈妈太幸福了。我刚念完,小明的眼眶都红了。
        转学生小Y,5年前一直在老家念书,后来转到我班上。因为前几年作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对她有心无力,小Y的学习习惯很糟糕,虽然很努力,但始终没法跟上大家的进度。她妈妈这样写道:结婚12年,我在妇女节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来自于女儿。她给我炒了一盘鸡蛋。看着女儿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我觉得女儿大了,懂事了,我很开心。小Y的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用手捂住嘴,生怕哭出声来。
        小N,全班成绩最好的女生,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她就跟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公主,平时在班级,更多的是做管理工作。对于同学们的赞美,她早已熟悉了。当我念到她亲手给妈妈做了一盘平菇炒肉时,同学们“哇”地发出一声赞叹,小N的脸刷地红了,粉粉嫩嫩的,像桃花一样美。


        小L,平时最爱欺负人的小男孩,昨天给外婆捶背、倒水,外婆写道:我经常接送他回家,有时还帮他做值日,没想到有一天,我的孙儿会为我捶背了。我觉得好开心啊。平时大大咧咧的L“哇”地一声就哭了……
        每一份留言都出乎意料的长,家长们好像把平时舍不得说的话,说不出口的爱都付诸笔尖。我班上的家长,大部分是来自外地的务工人员,他们平时在这个城市里打拼,早出晚归,顾不得给孩子多一点点的时间,有时候甚至连我都在抱怨:这些家长,一点都不管孩子,生而不养,太不负责任了!可是谁又不是为了生活、为了孩子努力工作呢?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们看在眼里,发自内心的感叹成长的力量。孩子们也从家长的留言中,感到了父母的爱。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抽泣声。
        等大家都缓解了一下情绪,我跟孩子们说:“家人,就是永远不放弃,永远不抛弃,哪怕在外面受了天大的委屈,回到家里,我们都能够得到最无私的信任与疼爱。这就是爸爸妈妈,他们可能会批评你、骂你,甚至打你,可在他们的内心,你永远是父母的宝贝。孩子们,如果你们有空,不止用行动来表示你们的爱,请你们抱着你的爸爸、妈妈,在他们耳边轻轻地说——我爱你。”
         根据陈希《小学高年级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子女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中指出:社会心理功能、亲自关系、自我概念、生理心理健康、躯体感觉、负性情绪、生活环境与情绪唯独显著正相关,说明小学高年级子女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越融洽,自我认同度越高,对自己的躯体感知越准确,负性情绪越少。自我概念与意志行动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小学生高年级学生自我认同度越高,其行为和活动就越积极也越有自控力,兴趣也就越广泛,人际关系就越融洽,对自我健康的评价也就越准确。
        除了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躯体感觉、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满意度、自我满意度与其他维度外,其他维度均和个性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与教师、子女关系越融洽,自我认同度越高,作业态度越端正,生活环境越好,就越自信,越容易获得他人的信赖,也就更具责任感,更活波开朗,善解人意。
        经过这次信件分享,班上的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积极性提高,举手回答的人更多,作业书写也有显著提高。
        由此,我们受到启发:孩子们每年都在反复参加节日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少,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等,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国的额历史风俗习惯,积淀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德: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这些传统节日从欧冠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在节日中,利用各种活动,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开发节日教育资源,在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中,他们必能潜移默化地收到尊重、知恩等美好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认为开发并利用好传统节日中的教育资源,是让学生学会感恩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和开发传统节日文化中适合对当代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资源,使不同学段的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我们针对不同学段的孩子设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低段孩子做到“言行有矩”;中段孩子做到“自信有责”;高段孩子做到“智慧有德”;同时依托社区资源,开发学校的“芙蓉研学”课程,该课程以“芙蓉”为主题,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基于“教科书+”的学科融合课程,语文学科诵芙蓉、科学学科看芙蓉、美术学科画芙蓉、音乐学科唱芙蓉等形式与学科融合。二是基于天府文化的游学研学活动,一、二年级“走进自然,感悟生命”,三、四年级“走近科技,感受生活”,五、六年级“关注社会,点燃梦想”,以6个学年共12条线路与游学研学相结合,去感受成都丰厚的历史,增进对蓉城文化的了解,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承天府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我们尝试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到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陈希.小学高年级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子女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B84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