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0期   作者:胡汉生
[导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好老师更是亿万家庭的寄托
        胡汉生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好老师更是亿万家庭的寄托、民族国家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他说:“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这一点讲得特别好,我深有体会。我们经常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就是仁爱。孔子曾说:“仁者爱人。”人要有爱人之心,老师对学生更应有仁爱之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教师应以无私的爱心感化学生,用师爱的雨露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师爱伴随每个学生成长。
        一、全面深入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个人的主观努力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没有像两滴水那样相似的学生。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最有效的突破口就是查看每一名学生的档案材料,结合学生的学籍表、《学生手册》对学生的过去表现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初步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品德表现、家庭情况以及学生成绩等基本情况,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学生打好基础。细致研读书面材料,包括学生的日记、作文以及上交的作业等,这些一般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倾向以及心理想法。曾经有一位叫小张的男孩转入我班,初次见面时,觉得他斯斯文文的,一双灵活的大眼睛看上去很聪明。经过几天的接触,证实了我的看法,可他为什么成绩这么差,作业一直不做呢?后来,一次家访从他奶奶口中了解到:由于父母忙于在陶瓷城上班,无心管他,衣食住行方面全由奶奶负担,隔代教育令他娇生惯养,再加上缺少父母在学习上的帮助,再聪明的孩子也无济于事。我听了暗想:成长在这样家庭里的学生,作为老师一定要特别关注!从此,我在学校特别关心他,上课督促他听课、回答问题,放学让他做好课外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终于赶上了大家,九年级时也顺利地考上了城里的高中。我想,如果当初没有深入地了解他特殊的家庭情况,没有特别地关心他,那么他很有可能中途辍学,毕不了业。可见,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恰如其分地关爱学生。
        二、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如同池塘里的水一样,池塘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同样,教育没有爱也不能称之为教育。”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一种博爱的心境,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的同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的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无私的爱去感染他们,教育他们,塑造他们。
        我班男生小勇,在家是独生子,从小被父母宠坏了,我行我素,下课后喜欢在课室吃东西,上课也喜欢讲话,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用“班规”惩罚了他几次以后,他产生了消极抵抗、自暴自弃的想法:犯了这么一点错,不就是罚扫地嘛,一副“铜墙铁壁”的架势。遇到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利用常规方法来处置,我们只能抓住机会用“爱”来感化,用“情”来引导他。有一次上午第四节快上课时,班长来办公室告诉我:说小勇下课和别的同学疯玩时,衣服被课桌挂破了一大块,穿不出去了。第四节下课后,我去看见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趴在课桌上,看见我进去,他马上不好意思转过身去,以为我要问他衣服是怎么挂破的,然后批评他疯玩打闹了,等着受惩罚。可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在旁边同学的桌上拿了一件校服给他,让他把破衣服换下来,并给饭卡他去食堂吃饭。中午午休刚好有一同事到街上取钱,于是我把衣服交给同事,拿去镇上的缝衣店给他补了。

当我把补好的衣服交给他时,他非常感动,他说:我没想到老师会给我把衣服拿去补,还请我吃午饭,不要我的钱,要不是老师帮我补衣服,下午半天我都不敢出教室门,同学们也会笑我的。于是他主动给我说出了衣服挂破的原因,并且承认自己违规了,甘愿受罚,以后接受教训,不辜负老师今天对我的一片爱心。从此,无论在校外,还是校内,他看见我不再躲我,还主动找我说话,和我说他家里的情况,告诉我班上的好事和不良现象,同学们也反映他在课堂上很少讲话了,像换了一个人。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碰撞的火花,是教师进入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只有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努力进取,从而获得最好的发展。
        三、把赞美赐给学生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且看教育专家陶行知是如何不吝啬赞赏的语言去教导学生的。
        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面对一个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轻易肝火上升、嘴上动粗,因为这很可能是在做“无用功”, 老师只有从所谓的差生身上找可赞扬、可夸奖的地方,这样“润物无声”的说教才是可行的办法。
        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时是会犯错误的。老师不能歧视学生,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班里有一位学生,据原班主任反映,这个学生过去不但学习成绩很差,而且上课故意捣乱,有旷课现象。我了解到他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妈妈是个做小生意的家庭妇女,一气起来对他就唠叨个没完,但不起作用,有一次家长校访时,他甚至敢当老师的面跟妈妈顶嘴。我想,再好的学生也会有某些缺点,再坏的学生也会有某些优点,关键在于我能不能去发现并扶植它。于是,我找他谈话,细致地观察他,我发现他虽然沾染了不少不良习惯,但他有很强的好胜心,因此,每当他有一点微小的进步,总是给予热情鼓励。有一次上数学课,讲到如何从一张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菱形的问题,同学们还没有完全把题目弄明白,包括班里最优秀的几个学生还紧锁双眉时,他就第一个抢先举手上台剪纸,也许是大家都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又或者是对出于对他的怀疑,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移到他身上去了,只见他不慌不张还脸带笑容,很快就把菱形给剪出来了。顿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在堂上也当即表扬了他,还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只要肯学,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我能学好!课后,我找到他就这一堂课的积极表现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并把这一消息以家园网的形式发送给他妈妈,他妈妈看到信息后也觉得很欣慰。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心里总是洋溢着深深的感谢与自豪。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