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名著复习课型初探——以部编本《西游记》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0期   作者:孔永清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孔永清
        佛山市南海石门实验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名著阅读在初中阶段的分量。部编本语文教材横空出世,更是把名著阅读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试图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阅读的新变化为切入点,以《西游记》为案例,以初三复习迎考的时间为节点,探讨出有实际意义的初三名著阅读复习的有效课堂模式。    
        笔者通过自身实践,摸索出几种初三名著复习课型,试图总结出有实际意义的名著高效复习教学模式。下面将以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西游记》为例浅析。
以下是课型构想。
        课型一:温故知新课(2课时)
        《西游记》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名著,大部分学生在初一时已经通读全书。但是,光是粗浅地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对于中考的名著阅读答题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故本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仅致力于“温故”——唤醒学生对全书重点情节的印象,更需要“知新”——引导学生梳理全书情节、人物和结构,聚焦重点,条分缕析,形成清晰的全书思路结构图,准确把握全书的重难点,突破初一时原生态的阅读层次。
        【第一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1.重读书中精彩回目,把握全书情节重点;2.品评孙悟空等师徒四人的形象。
        教师活动一:以“唐僧西天取经路线图”为思路脉络,制作思维导图,凸显全书的重点情节;
        学生活动一:参考原著的回目,以唐僧的取经路线为线索,制作故事情节思维导图,并思考标示哪些回目属于重点回目,哪些章节属于重点情节;
        教师活动二:明确推荐重读篇目:“第三~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第十八~十九回:计收猪八戒,高老庄招亲”,“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第二十八~三十一回:八戒智激美猴王”,“第四十四~四十六回:车迟国斗法”,“第五十六~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第五十九~六十一回:三借芭蕉扇”,“第九十八回:无字经书”。
        学生活动二: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阅读以上重点章节,并思考以下问题:
1.这些章节写得好吗?老师为什么推荐大家重读?
2.在这些章节中,你觉得谁的形象最突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
        教师明确思路,顺势带入唐僧四人的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学生畅所欲言,自行总结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并做好笔记归纳。
        【第二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理清全书“情节思路”、“重点章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思想主旨”、“艺术特色”这两大问题。
        教师活动:抛出主问题。
        1.有人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赞美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也有人认为是辛辣地嘲讽了貌似威严、实则无能的封建统治者,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发表你的看法。注意要有理有据。
        2.《西游记》是一本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你能在书中找到“神魔小说”、“童心之作”以及“最富有想象力”这几点评价的依据吗?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主题,在原著中找到具体依据,组内形成较为明确的结论,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对主旨主题的深刻认识。
        2.学生先翻阅原著找到具体的文字片段或情节,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作点评批注,先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每小组推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探究结果。


        3.书中还有哪些独特的语言特征或写作特色?欢迎同学们做个细心的发现者,眼光独到的鉴赏者。
        教师小结:明确全书最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课型二:提炼升华课(2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跳出情节谈情节,跳出人物谈人物,引导学生以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更理性的思维探索更深刻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及主问题设置:
        1.诗曰:“猿猴道体配人心”,孙悟空虽为石猴,实有人性,也兼有“神性”,请根据这三性,结合原著分析孙悟空形象的复杂性。
2.猪八戒的形象历来褒贬不一,他的身上有着人性较为复杂的一面,说说你的理解。
        3.唐僧软弱无能,好坏不分,为什么还能成为取经团队的领头人?说说你的看法。
        以上三个问题指向“主要人物”的深入理解。
        4.孙悟空身上集中体现了本书的主题——反抗精神,请搜集书中相关的片段,以证明这一观点。
        5.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无能残暴也是作者重点鞭挞的对象,请列举几例并分析。
        以上两个问题指向“与主旨相关的重点情节”。
6.《西游记》突破时空,上天入地,突破形神,写尽了神、人、妖之妙,请按“奇人”、“奇境”、“奇事”三个类型,在书中梳理出想象力特别丰富的片段并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指向“艺术特色”中最关键的“想象丰富”。
学生活动:
        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在上面的六个问题中任意选择1~2个感兴趣进行合作探究(如果出现有些问题无组认领,有些问题多组认领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当介入平衡)。
【第二课时】
        本课型用时约2课时,第一课时侧重于分配问题并深入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形成组内较为粗浅的探究结论;第二课时侧重点是交流学习,指导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探究结论。
        第二课型提炼升华课的主要特点是深挖名著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主问题设置的形式将学生思路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空间。从“温故知新课”到“提炼升华课”,学生的思维实现了从平面到纵深的飞跃。
课型三:实战检测课(1~2课时)
        教师活动:
        1.展示近三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真题,从考查的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和运用分三个层次进行剖析,并将对应的考题发给学生,分类明确各题的考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指导学生完成近三年省考中考名著真题,感受考点难度与答题思路。
        3.教师补充课外的相关对点练习题,落实“练习——针对性讲评——反思总结”三个步骤,进一步检测学生的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中考名著阅读考点,整理三个能力层级的答题注意事项,从理论上完成名著题的准备工作。
        2.完成近三年中考题的实战演练。
        3.完成课外的相关对点练习题。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课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以教师的主问题为导向,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促成师生共同完成面向中考复习的名著阅读教学任务。三种课型既独立完整,又环环相扣,由知识到能力,从纵到深,以点带面,最终建构起名著阅读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