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楚鹭
身份证号:45092219980319****
摘要: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游戏运用中,部分教师会遇到游戏教育效果较差、游戏不受幼儿喜爱等问题。学龄前儿童大多活泼好动,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游戏可以使幼儿身体素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高度满足,幼儿教师需要对游戏进行合理应用,确保能够有效提升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游戏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特别是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幼儿而言,游戏活动更是最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学前教育;具体运用
引言
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游戏就存在,东西方哲人关于游戏的探索从未中断。早在古希腊时期,哲人们便有不少关于游戏的论述,如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说:“存在的命运就是一个儿童,他正在下棋。这个儿童就是始基。”柏拉图最早提出了游戏的概念,认为“游戏是一切幼子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此,幼儿教师首先可以鼓励幼儿创造游戏规则,以此促进游戏变革,增强游戏与幼儿的适应性。其次,幼儿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存在的能力缺陷设计游戏,以游戏辅助幼儿成长。再次,幼儿教师可以将游戏与学科教学融合,以此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幼儿教师需要优化自己对幼儿的指导,使游戏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
1学前教育应用游戏的重要性
幼儿对世界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接触各种不同的思想和实物,教师可利用幼儿这一特性,通过游戏使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从而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幼儿个体特征、保障幼儿个性发展,便于教师可以针对幼儿不同兴趣和习惯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游戏能有效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游戏教学的有效落实,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更大的乐趣,进而提升幼儿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需要学会有效合作,能够对其合作能力进行科学培养,使幼儿在合作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进而使幼儿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游戏还能对幼儿团结意识进行科学培养,使其能够学会帮助他人,进而实现幼儿交流积极性的有效增强,强化幼儿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更为主动参与游戏活动,科学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游戏还可以对幼儿发散思维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进行科学培养,合理优化幼儿思想认知,实现学前教育效果的进一步增强[1]。
2学前教育应用游戏的具体策略
2.1鼓励幼儿创造,促进游戏变革
在现实的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总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幼儿不喜欢游戏的种类,或者幼儿在游戏中找到了新奇的游戏方式。遇到这些情况时,教师不能以既定的计划继续进行游戏,而是应当尊重幼儿的选择,鼓励幼儿对游戏的内容或者游戏的形式进行创造,以此促进游戏的变革,提升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以节奏游戏“蚕豆花”为例,幼儿教师先为幼儿提供了“铃铛”这一乐器。一开始,幼儿都使用正常的方式进行游戏。忽然,幼儿1的铃铛不慎掉在地上,并发出了“叮铃铃”的好听声音。其他幼儿在看到这一幕之后,都表现出想要摔铃铛的倾向[2]。对此,幼儿教师立即拍拍掌吸引幼儿的注意,然后对幼儿进行引导,幼儿教师:“刚刚铃铛宝宝被摔得好疼,叮铃声就是它在哭泣的声音呢?大家都是好宝宝,不会想要弄哭铃铛宝宝吧。”幼儿纷纷表示不会。幼儿教师继续引导:“这样,我们先让铃铛宝宝休息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来看一看其他的物品能够发出什么声音。比如,这样(轻轻敲桌子),这是‘笃笃笃’的声音。”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开始了各种尝试。幼儿1拿着铅笔轻轻地敲桌子;幼儿2一跳一跳地用脚掌踩地板;幼儿3用双手进行不同力度的拍打。在幼儿对游戏进行了创新之后,幼儿教师可再将幼儿发出的声音收集起来,并分好类。比如,有的声音是清脆的,有的声音是浑厚的。最后幼儿教师再引导幼儿将这些声音与节奏游戏融合在一起,如此方法能够促进游戏的变革,使游戏更受幼儿的喜爱[3]。
2.2加强游戏准备
有备方能无患,对幼儿游戏活动而言,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是游戏开展的先决条件。对此,教师要从以下三点出发,加强游戏准备,首先,创设游戏情境。幼儿的思维方式以直观、线性思维为主。游戏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幼儿游戏参与的积极性,也是活跃幼儿游戏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游戏的主题、内容与中心任务,创设针对性的情境。其次,准备游戏材料。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多需要相应的材料辅助,特别是在美工游戏、角色扮演游戏、体育游戏等的开展中,材料总量的丰富性与类型的多样性直接关系到游戏活动的质量。教师要从游戏开展的需求出发,做好游戏材料的准备工作,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需要准备的材料有情境材料、化妆材料、服装道具等。最后,做好规则讲解。大多数游戏活动均有相应的规则,规则是游戏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针对幼儿规则意识薄弱的问题,教师要事先做好规则讲解的工作,并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设置惩罚措施,使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达成预期的目标[4]。
2.3合理优化游戏设置
首先要确保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幼儿园在进行具体游戏活动时,为了确保幼儿能够主动参与游戏活动,教师要科学设计趣味性游戏,保障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会出现厌烦情绪,使其能够主动吸收相关知识。反之,如果游戏活动缺乏趣味性,则会使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很难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所以,教师在具体设计游戏活动时,要对游戏的趣味性进行全面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猜测类游戏,对幼儿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进行有效激发,保障幼儿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动手类游戏,如设置建房子和搭积木——这是最为常见的动手类游戏——引导幼儿动手实践,确保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进行有效地创造,进而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开展竞争类游戏。通常情况下,幼儿普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求胜心,所以教师在具体开展游戏活动时,需要合理应用竞赛类游戏,确保合理激发幼儿的竞争心理,进而使其能够更为高效地参与游戏活动,使幼儿心理得到更高满足。最后,教师还可以进行挑战类游戏,根据幼儿接受能力设置游戏难度,同时适当提升游戏难度,确保能够使幼儿的求胜心理得到有效激发,科学培养其良好的游戏行为。教师在设置游戏时,还要高度重视幼儿身心发展。幼儿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个性,幼儿教师在具体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将幼儿身心发展作为游戏设置的主要目标,科学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同时还注重开发幼儿脑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老鹰捉小鸡”,该游戏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使幼儿充分锻炼身体,还可以对其脑力进行科学锻炼,使其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乐趣[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游戏中,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基于自己的想法进行合理地创造,以此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游戏设计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不足或者学科教学的特点,选择游戏的种类与开展的方式,增强游戏或者教学的效果。在游戏指导方面,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合适的引导,以此助力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莉.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求知导刊,2019(47):9-10.
[2]吴延平.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172.
[3]贾一萌.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中华少年,2019(25):12.
[4]王慧.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20):47.
[5]夏秀娟.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中华少年,201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