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0期   作者:周璇
[导读] 高中阶段的教师们更注重成绩的提升
        周璇
        广西省桂林市逸仙中学 541002
        摘要:高中阶段的教师们更注重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个人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对于其主动探索、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而现如今我国已经走在了现代化和合作共赢的道路上,学生要在高中阶段养成相应的习惯和治学精神,因此需要教师们通力协作,就其科学精神的养成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精神;策略
        一、借助化学史,感悟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化学史中包含着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反映了在某个时代中其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贡献,现如今教材中所展示的定理、概念和化学方法均是科学家们的贡献,因此要利用此种故事性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其中所饱含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解有关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时,通过化学史的引入,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门捷列夫能够发现元素周期律与其在继承前人研究内容基础上始终保持批判的思想分不开,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新元素的证实和性质的确定需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学生联想到门捷列夫的研究过程,自然清楚地认识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对现有的研究成果保持怀疑的态度,只有不断地提出证据证明才能保证给出的结论符合本质规律。为保证将科学家的精神内化,教师可在课下组织化学史知识问答活动,注重将其中关于严谨、坚持不懈和事实论证的精神着重体现,以此检验学生是否提升了对科学精神的感悟程度。
        二、利用实验活动,体会合作探究的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提出假设后,便需要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证明假设的成立,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以及严谨治学的精神,同时由于学生尚未对实验流程、操作以及基本原理有深入的认识,此时通过个人探究开展实验活动的方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当设置实验小组,确定好个人的分工,从而在落实实验主题和探究目标的环节中感悟自身在研究中的价值,进而树立合作探索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开展与硅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橡胶塞、玻璃塞、木塞,此时提出问题:如若保存碱溶液,不能使用哪种材质的瓶塞?学生回答道玻璃塞,因其会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使得碱溶液变质,引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同时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在此氛围下开展实验活动更为有效。给出碳酸制取方法的示意图或者视频,要求学生在观看完以上内容后,就硅酸的制取展开研讨。提供硅酸钠溶液、酚酞和稀盐酸,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硅酸的制取任务。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能够在小组成员的辅助作用下,借助硅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设计出实验流程:取一定量的硅酸钠溶液,加入几滴酚酞,而后逐渐加入稀盐酸,查看试管中的变化情况和现象,在酚酞逐渐消失后可停止加入稀盐酸,此时可观察到出现了白色凝胶。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地与其他同学探讨,体会合作研究的价值,内化科学精神。


        三、运用问题情境,激活科学创新精神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中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想要学好化学应当具备哪些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有见地的就课程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或者现象展开深入探索,以此引导学生就自我认知给出详尽的解释,有助于创新精神的产出。
        例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由一段舍勒制备出氯气的视频作为课程的导入,使学生能够对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有所了解,从而推己及人,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应当具备的科学精神。而后在戴维确认空气中含有氯气的视频影像的指引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在学习中要时刻保持辩证的思想,只有经过事实验证的定理才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形间内化了科学精神。随后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示一瓶氯气,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说明应当如何证明氯气的性质?以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其从颜色、气味、溶解度等方面予以细化。有的学生提出颜色靠看、味道靠闻、溶解度靠测,而有的学生则给出不同的方法说明溶解度无需精密测定,只需要倒入水中即可对其性质有所把控,教师要肯定这一说法,鼓励其大胆质疑和提出创新思路。
        四、化学学科活动,培养核心素养
        学科活动讲的是与该学科相关的一些教学活动,当前化学学科活动我们可以划分成四个部分,第一,学科课程教学的实施,根据新课程内容来设计化学实验活动,设计实验教学方案。第二,化学教学的拓展活动。讲的是为了满足化学学科教学需求,改革化学学科的学习,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拓宽化学学科活动。第三,化学学科的竞赛。化学知识竞赛,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某方面的技能,结合化学学科内容,开展竞赛活动。第四,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外延伸。在课堂之外,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进行了延伸,不止在课堂上,在课外也能发现很多化学知识,联系课外生活,效果往往是加倍的。当然,化学教师在设置教学方案时,需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组织课外化学知识的学习。化学学科活动是把化学知识进行转化的一种手段。比如,在教氧气的性质时,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实验,通过实验操作来寻找氧气,并确定哪种是氧气,学生通过发现氧气,确认氧气,学生们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让高中生切实的认识到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要知道发现一个真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学生一定满怀热情,热爱科学研究,具备奉献精神,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文明社会构建的背景下,教师要始终研究学生科学精神的深入展开,通过与其他教师探讨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达到提升其科学素养的目标。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化学史的引入,并始终将实验探究置于重要的位置上,通过鼓励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问题探究、严谨治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婷.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步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2]施鹏.项目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3]文静.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