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边成萍
[导读] 由于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许多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对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规避现有的弊端
        边成萍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第二小学紫薇分校 615000
        摘要:由于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许多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对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规避现有的弊端,让文本细读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有用,发挥文本细读教学本来的优势,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是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积累和理解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梳理各种阅读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各种阅读训练。文本细读就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精细阅读,鼓励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研究,品味文章中的内涵,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文本细读的重视,详细分析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挖掘文本细节,设置思考疑点
        教师可以将文本细读与各个教学环节融合在一起,使文本细读策略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小学生由于学识等因素的限制,许多时候并不会关注到阅读文本中的细节,教师便可以主动挖掘出这些细节,然后设置成问题。当学生看到这些问题时,自然会产生疑惑以及思考探究的欲望。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推敲。采用这样的策略,教师既能够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意识,又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枫桥夜泊》这一古诗为例,在课前预习时,学生会对古诗内容进行基础的了解,即大概了解古诗讲了什么内容。在教完生字、背景等基础知识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以此开启对古诗的教学活动:“大家已经预习了《枫桥夜泊》,对其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看其中‘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我们知道诗人写诗时可能会想象一些不存在的事物,那么大家觉得这一句写的内容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在分析句子意思之后,下意识地认知便是“这是假的”。然后,较为勇敢的学生立刻举手:“我认为这一句话写的不是真的内容,而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因为作者写的是夜半,这个时间点大家都在睡觉了,而且敲钟会影响到别人,所以应该是作者想象的内容。”教师:“大家的思考、分析很有道理,但是老师想要说,这一句话很可能描述的是真实的情境。”学生十分惊讶。对此,教师解释:“很多学者在阅读文章时,也认为大半夜不可能会有钟声,所以他们就搜了作者那个年代的许多资料,结果发现在那个年代的苏州城中,的确有一些古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随后,教师可以略微展示搜集的一些资料,如《石林诗话》对“无常钟”的描述,《梓州与温商夜别》等有相同描述的诗句。如此,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教师也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细读古诗的其他内容。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文本细读,辅助深刻认知文本
        文本细读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过程,同学们需要细心地阅读文章中的字句。但是,在小学生有限的认知范围内,他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往往很低,有些内容即便认真阅读也读不懂。在有些情况下,我们还要以信息技术来支持,帮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拓展阅读,补充学生的认知短板。这样开展的阅读教学才能更深刻细致有内容。


        例如,阅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内容非常生动地描述了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描述了海水中的鱼群五彩斑斓,描述了这里的海鸟成片成群。这种描写是很生动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是不直观的。如果没有亲眼见到过满天飞鸟的场面,没有见到过在阳光下色彩丰富的海面,同学们的阅读体验可能就不够生动。对此,我们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给同学们观看海南岛的宣传片或者摄影作品,让大家直观地看到海水的多彩,海洋生物的生动鲜活。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具体了解西沙群岛的常见物种有哪些、气候是什么样子、降水情况如何、温度情况如何。这种阅读资料的拓展,方便同学们对文本内容产生更直观生动的联想,也让大家的阅读体验更加鲜活有趣。而在阅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时候,课文中提到了“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为什么要将西湖的美和西子做比较呢?西子到底有多美呢?课文注释中只是简单介绍了西施是春秋时期的美女。但这种解读显然并不生动,学生也无法对诗情画意有更好的感知。我们不妨从网上了解更多与西施有关的资料。比如关于西施浣纱沉鱼的故事,还有网友们假想创作的西施的人物肖像画,或者影视剧中一些人物扮演西施的角色。这样的资料拓展,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西施的美,并通过西施和西湖的对比来了解诗人眼中的西湖有多么美好,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三、细读评说,各抒己见,形成讨论氛围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文本的阅读体会往往也是不同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有效互动是增强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组织文本细读时,应鼓励学生就各自的阅读体会进行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相互借鉴,扩展其阅读的思路。
        例如,在围绕《祖父的园子》进行的细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针对这篇文章中自己喜欢的亮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鉴赏体会。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分享自己在文中学到了什么新的写作技巧或者掌握了某个生字生词,也可以讨论课文对于白鹭的描写是否生动等等。可以看到,细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又如,对于白鹭和白鹤的对比,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用白鹭和白鹤作比较,并不是为了贬低某一种动物,而是借用这样的方式来体现出白鹭的特征。通过比较,读者的脑海里似乎出现了一只体型像白鹤,但是又略微小一些、轻盈一些的倩影。这种对比给大家带来了很生动的体验,对帮助大家认识白鹭的形象特征有很好的作用。还有的学生认为,这篇文章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它没有平铺直叙地介绍白鹭的生活习性,而是如同描述一幅画一样,读起来别有乐趣。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大家对文本的认知一定会有所加深、有所强化。这是阅读教学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为小学生带来了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展开,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各种阅读技巧,利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让学生真正实现对文本的细读和体会。
参考文献
        [1]李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7):142.
        [2]陈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技巧探讨[J].家长,2019(36):69.
        [3]江振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J].新智慧,2018(18):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