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建有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冯丽敏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支撑数学教学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冯丽敏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支撑数学教学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数学教师可充分借助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数学学习体验,发挥团体的重要作用,以此实现学习的有效性发展。本文分析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下,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和改革之中,小学数学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之下克服学习困难,彰显学生主人公地位,更好地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通和交流,以此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数学理解水平。而数学教师也需要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之下,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引导,发挥团体的群力效果。
        一、?“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教师定位
        1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压力较大,常常会加快教学节奏,已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难以对学生学习个性化特点进行细致的布置,造成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达不到预期。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大部分时间都会开展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留给学生开展自主分析和自主思考的机会并不多,使得许多学生学习思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由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下滑。而在学习共同体构建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完成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变,懂得从学生角度入手教学,开展相应的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之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并形成创新性与创造性思维。
        2教师定位的转化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和应用学习共同体的相关模式之中,能进一步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因为在学习共同体构建之中,小学数学教师本身定位便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不能再按照传统教学理念而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在学习共同体构建之中,应懂得如何将教学思路与教学计划放置在可持续发展世界之中,对于学生思维训练提上日程,从而逐渐将教师定位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给予学生日常数学学习充足的指导,并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二、创建有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1借用难度问题,建设学习共同体
        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之中,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因此,教师借助难度问题的设计,能够将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目标统一,并有利于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之中,思维的全面性发展。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过程当中,数学老师可以罗列两组式子:0.2×0.7,2.5×4。设计问题:上述算式如何来进行计算呢?从而得出结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小数乘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2营造课堂情境,建设学习共同体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化内容息息相关,许多数学知识点可以借助生活案例进行有效开展,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直观性理解。并且,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设计具有生动性与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以此提升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之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与实践性的内容,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之中,这样才能够创造共同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在实际教学之下,通过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方式,构建生动性与形象性的教学情境,以此配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从而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究和探索,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3基于学习单位与小导师的学习共同体
        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够大幅度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所学内容。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不同,所以,在很多时候会出现讨论与探究的两极分化,许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完全丧失了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本目标。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和构建学习共同体之中,合理化引入小导师的机制,通过轮换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担当学习共同体的主导者,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面积》一课时,在问题提出后该学习单位的“小导师”迅速进行问题统计,并以此开始讨论,由自身为表率开始阐述此课的知识点,结合自身理解条理清晰的讲给所有成员,随后别的成员也开始讲述自身所理解的内容,随之得到了结论,这位同学对所得结论一一进行记录和对比,也完善了自身所学内容,并对所有同学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单薇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71-72.
        [2]周敏.在对话中建设学习共同体——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s1):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