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燕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城关镇汉昌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找到适合学生发展和符合学生身心需要的重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有效展开,逐渐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直观情境,让学生快速思考并找到答案,实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重要能动性。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掌握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逐渐让学生把知识迁移到自主学习环境中,养成了用情境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策略
课堂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地,也是创新教学思维的重要阵地,是推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因此,每个地区的小学教师应在创新思维理念的指导下,将专业素养和学科教学两者相联结,让老师在课堂上,除了充当教学者的角色,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设情境教学法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破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制约,让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创新思维,推动了数学教学的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特点与作用
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都比较浅显,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师系统性的教学进行简单掌握。但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不同,他们对知识的运用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容易在学习中产生差距。为此,教师可应用教学情境解决这一问题。教学情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化特点,它将理论知识和模糊的概念进行了锐化处理,以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会有一种直观的感受,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出现的,怎么去解决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当然,情境创设只是单方面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去理解情境内容。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情境的可视化特性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将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特性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为他们以后迈向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2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
2.1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小学生大多对游戏充满兴趣,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在游戏活动制订方面,教师也要尽可能地考虑到班级学生对于游戏活动的接受程度。基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特性开展游戏活动教学,让游戏活动服务于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应围绕某一单元主题,基于这一主题进行教学。在主题知识引入过程中,了解小学生容易感兴趣的知识。必要时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工具创新数学教学课堂,应用多媒体的动态展示功能引入某些游戏活动场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游戏参与过程中感受知识。教师在创设游戏活动时要注重知识融入的恰当性,避免生硬引入导致学生的抵触感,在寓教于乐活动开展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游戏活动开展完毕后,教师还应该对游戏活动参与的个体进行评价。小学阶段的学生内心较为敏感,教师适当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非常重要。教师客观、平等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尽可能通过游戏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疑问中做出探究,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2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实现数学知识深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极强,但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使小学生在学习时缺乏一定的兴趣,学生不愿意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实际生活合理地引入课堂教学中,这对数学知识生活化有着极大的帮助。具体来说,教师将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数学化,引入课堂,在熟悉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对很多理论化的知识更容易掌握,教师在这时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当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充分地挖掘小学生的数学潜力,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分数的应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引用分披萨的生活实例,小学生会自主进行积极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会对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数形成自己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这对于教师的课堂质量是极其有帮助的。
2.3通过教学合作实现情境创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并能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是关键。例如,在学习“位置和方向”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问路的方式让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分组合作中,逐渐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地学变成了主动地学。
2.4创设实验情境,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都比较活泼好动,且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比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若仅是通过教师言语讲述和板书的话,学生可能对“三角形的特征”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的方式,予以有效的解决。具体来说,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木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用这些木条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等。在学生制作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对这些不同形状的木条进行拉伸。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发现,三角形相比于其他图形来说,稳定性更好。通过实验操作这个环节,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作进一步延伸,让学生回想一下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为什么会这样?面对这样的提问,学生略加思考之后,便积极踊跃地回答。有的学生说:“照相机的三角支架,便利用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将照相机牢牢的固定在上面。”有的学生回答:“信号塔也都是三角形的,所以不易被风雨吹倒。”还有的学生说:“很多卡车上货物的摆放也是三角形的,这样比较稳定,有利于长途运输。”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点的了解,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积极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从而进一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问题创设不同的情境,并为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学习理论。在进行知识技能升华的过程中,情境的有效运用形成了重要的数学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情境的创设也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过程,在不断观察、思考、解决的情境中,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翚张.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9(5):2.
[2]王德文.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才智,2020(2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