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梁海连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成为每位教师应当重视的教学目标
        梁海连
        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61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成为每位教师应当重视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学生进入校园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重要的启蒙阶段,教师应着力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让学生从起跑阶段就掌握良好的数学能力。小学时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解答,在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学课堂设计应当做出针对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本文就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教学要点;教学策略
        一、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数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这也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要求。小学数学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课堂教学应当改变固有的课堂内容,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型教学,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主动的分析和思考,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要点
        (一)创设独立思考空间
        当前不少小学数学课堂过于注重机械化的应试教学,缺少对学生数学文化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再加上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等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减弱,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不高。教师应当加大对现有教材的思考和解析,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就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地调动起来,用学习的欲望来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尝试灵活生动的课堂设计,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去探索和发现。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游戏,或者利用现今已经非常普及的互联网给学生找到一些学生们喜欢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身边的数学原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是掌握了多方面知识的专业管理者。小学数学课堂应当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善学生的内心体验,继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
        独立思考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析,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将感官感知和思考想象相结合,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也是一种锻炼。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和语言授课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上的复杂的公式和定理。教师应在课堂中为学生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渠道,融合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内心感受。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拓展,从不同维度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科目的原理,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将数学公式、定理与题型的变化、实践的运用相结合,利用自主思考对问题层层解剖,抽丝剥茧,最终完成学习目标,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成绩。
        三、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小组任务驱动
        小学数学课的授课环境和教学场所通常局限于教室里,容易引起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情绪,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无法切实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感和数学计算的核心和精髓。同时由于每个班的学生数量都比较多,教师不要自顾自地进行教学灌输,对学生的感受不问不顾,影响授课的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解决人数多的问题。在不断优化的教学模式中,也要对小组合作的具体执行策略进行科学地设计[1]。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自学任务,让学生通过互动互助提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不断建立学生整体的现代数学知识思维,进而不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图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就根据需要及时引导班级学生展开一次合作学习。老师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4-6人。老师在课余时间要增多与学生的沟通以此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性格特点,根据以上特质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建议每组应分布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后课余时间认真通读数学教材,对图形的面积计算相关内容作出一定了解,并进行一些自主思考。当老师提问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问题的时候作出正确判断,教师则通常需要在讲解新课之前及时对每个学习小组展开随机问答提问,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每个小组对预习任务的完成效果。接着可以选择展开一种自主交流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习小组就统一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学习意见和观点看法,让各个小组在互相深入交流、参与讨论等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让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引导学生尽快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生活化教学
        数学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量化处理,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答中去。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相当广泛地运用,教师可以巧用学校中的资源带领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老师借助生活的教学情境进行数学课堂的建构,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动力,以及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强化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找到自己进步的空间,也能纠正一些自己的错误。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教学活动的训练,帮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数学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挖掘学生的数学才能。举例来说,在《图形与测量》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两种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活动。第一是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经常使用或者见到的物体,比如长方体的文具盒、正方体的粉笔盒或者是一些立体的教学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去完成测量活动[2]。第二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升旗台前请学生思考如何仅依靠一根皮尺如何测量出旗杆的高度,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三角形相似原理、正弦定理等方法解开,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体会数学知识如何在生活中进行运用,进而通过多次实践活动逐渐掌握数学思维的应用方法,并在实践中夯实数学知识,并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完成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个人反思的指导
        反思总结能力是个体总结个人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错误,不断成长的必备能力。这种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能够加深对于上课内容的记忆,理清知识脉络。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上课时忽视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将学习内容完整化,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反思总结,举例来说,在统计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制作当堂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相关知识的特点,容易表示和不容易表示的地方,都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并且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融入一些属于自己的“小创意”,然后利用课堂时间根据制作的思维导图向自己或同学复述,以期达到总结反思的作用。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在自我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有所改善,同时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数学学科成绩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更有益于数学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石华. 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2021(7):195.
        [2]许勤川.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 学周刊,2021(13):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