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李文文
[导读]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使得学校负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
        李文文
        广东省茂名市为民路小学  525000
        摘要: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使得学校负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的融合发展。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数学知识本身蕴含着观察、逻辑思维等心理元素,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中,优化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智力、性格、行为及习惯等方面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较快,加之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极为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甚者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学生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兴趣爱好,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运用心理学原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愉悦、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有助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促进智力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情感
        情感是影响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关键要素,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学习情感与态度,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兴趣是儿童全身心投入学习的积极情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选取一些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与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其能更加主动地参与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乐观愉快学习情绪的形成。比如,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以下四个不一样的情境:2个萝卜,3个胡萝卜;2个萝卜,4个胡萝卜;2个萝卜,5个胡萝卜;2个萝卜,6个胡萝卜。在这四组中,胡萝卜的数量都比萝卜的多,那么多的情况是否有什么不一样呢?在第二组中胡萝卜比萝卜多2个,和萝卜数量一样多。胡萝卜的数量和萝卜的两份一样多。这样通过情境的对比,学生初步形成了2倍的概念。运用思维型教学基本原理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思维参与,使其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数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数学思维品质。
        二、重视评价,树立自我信心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然也是拥有自信的人,对于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而言,他们无论在生活与学习中,其心理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问题,自卑、抑郁、嫉妒等。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主要源于平常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当没有达到水平被教师批评、责骂时,他们的内心是失落的,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这样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期望,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要留心找出一些闪光点,对学生适当地关怀、鼓励与期望,都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激励作用,这样的教学才能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以往的教学中,评价这个环节要么被忽略,要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记忆状况进行评价。

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在“以学定教”背景下,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变“单一性”为“多样性”“单向性”为“多向性”。
        三、重视过程,实施挫折教育
        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磨练学生意志力、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过程。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晦涩性、深奥性及挑战性,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困惑。对于一些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他们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并尝试采用不同方法与策略去攻克困难,通过反复地尝试与失败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消极、悲观、退缩的情绪,失去了前进的信心与动力,这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要攻克数学难题,就需要学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力,要敢想、敢试。小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缺乏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并帮助学生耐心细致、迎难而上,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提供空间,展现学生风采
        新课标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不断自我挖掘、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也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教学形式上。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个性与风采的舞台,给学生一个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勇于尝试、表现自我,并能从容地面对失败和其他人的不认同,同时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优劣势,往往能给自己定个目标并努力迈向目标,从而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进步。
        五、合作学习,培养群体意识
        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往往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实现,这时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合作小组的团队优势与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互帮互助、集思广益、智慧碰撞,不仅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能力,这对于一些平常不爱讲话、不爱动脑筋、极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而言,无疑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会产生一种责任感、默契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为小组的荣誉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有利于培养这类学生愿意与人相处的开朗性格,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性格孤僻,更加促进了学生之间友谊的形成。
        六、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织密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把积极心理文化自然融入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同时保持教师身心愉悦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教育学生,并护航学生阳光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韩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2(00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