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梅
岳普湖县教育局
摘要:数学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塑造和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可以将这种能力加以运用,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深探究。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字: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大致分为六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以及数据分析。这六大类素养综合体现的就是数学思维,是学生接受数学教育后所要具备的。由于小学学生的数学能力有限,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较为简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渗透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反观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道路上的阻碍。教师应当客观、理性地分析现存问题,通过改进教学方式这一途径来改善问题现状并且加强数学思维培养的渗透教育,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小学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简析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已经逐渐蔓延到各个学科中,小学数学也伴随着新课改的施行而发生了改变。新时代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这一观念并没有得到所有教师的认同。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仍然遵循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风格,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便使用“题海战术”。这种方式的确可以让学生的卷面成绩非常可观,但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却是缺失状态。
2.在核心素养下高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2.1利用思维导图,推动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拿到数学题目后,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这时教师会认为是学生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但实际上,并非是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而是学生在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后,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或是不会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教师可以针对此问题进行学生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离开教师的手把手指导后,仍然可以利用逻辑推理能力来自主探索。在这里,笔者根据教学经验,认为利用“思维导图法”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推理思维是较为有效的。
思维导图本身就具备逻辑清晰、脉络明确等特性,可以在学生最初培养逻辑推理思维时扮演有效的帮助角色。例如,在日常的习题讲解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道学生错误率较高的应用题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现将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根据顺序依次填制在导图的第一阶梯中,这一步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理解的。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思维导图中罗列的条件,根据这些已知的明确条件来结合思考,继续推导隐含条件,并将隐含条件填制在导图的第二阶梯中。最后,让学生将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条件综合观察,并尝试推导出正确答案。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清晰带领下,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整道习题的逻辑推理过程,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变得清晰明朗。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选择另一道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应用思维导图来分析、推理并计算,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这一逻辑推理方式,培养逻辑推理思维。
2.2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能力,攻克重难点知识
数学知识自身具有的抽象化特征,使得很多学生在最初接触系统性数学学习时不习惯去理解掌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难懂”、“难学”。其实,小学数学的知识点非常简单,学生掌握的也是最基础的数学能力。学生觉得难学,只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数学的特定思维,不知道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自己能够理解的具体化内容。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借机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变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意识到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具体的模型进行理解,从而在消除对数学抵触情绪的同时,也形成了数学建模的思维能力,攻克重难点知识。
以“简易方程”为例,“方程”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抽象又陌生的概念,一看到方程中还存在似乎与数学不相关的英文字母更是感到一头雾水。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建模举例,将方程的概念代入到学生常做的应用题之中,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应用题中的“待求答案”即为“未知量”,而英文字母是代表此未知量的符号,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列出与未知量相关的等式,即为方程。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应用题及解法作为方程的数学模型,可以既快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在形象的模型引导下不但可以高效理解“方程”的概念,还可以学习到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方法,培养自己的数学建模思维。
2.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应用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的重点并不集中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实践的能力高低也是衡量数学综合水平的标杆。学生若是可以将具备的数学思维巧妙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才能够体现出教育的良好成果。因此,教师应当适当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将所培养的数学思维能力加以运用。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实际问题,以供学生实践。在六大核心素养中,“数据分析”正是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应用的一种素养,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简单的数据分析中,再次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实践主题。A组同学要根据本班在两个月中“流动红旗”、“劳动班级”等荣誉奖项获得的次数进行统计,并同时统计同年级中获得荣誉奖项最多的班级的获得次数,进行最终的对比与分析;B组同学要记录一个月本地的天气状况,并且根据数据,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经历数据搜集、数据整理、图表绘制、数据比较以及综合分析等过程,将统计学的知识应用其中,最终得出结论。完整的过程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及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课外知识,实现一举两得。
结束语: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塑造是小学教师必须肩负的教学责任。教师应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及探究过程中可以不断进步、努力尝试,从而在数学的道路上逐渐完善自身的素养、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建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
[2]段国荣.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