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易建家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学和信息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易建家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      531499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学和信息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我国的教育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当今社会教育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高中历史是我国高中教育的核心学科,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改革课堂,促进高中历史的不断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信息化,提升教育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之举。
        关键词:高中历史;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
        引言:高中历史教育受到教师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水平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教师要积极处理问题,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还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从教科书的内容入手,同时挖掘教科书的知识点,将琐碎的知识内容组织成更清晰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摒弃以教师为课堂中心,鼓励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获取课堂知识。
        1、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
        虽然目前教育行业对信息化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通过众多学者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知识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系统设计教育的能力、执行教学的能力,以及教师在课程中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概念和应用技能。信息化教育能力是指老师将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包括信息教育理念与信息教育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基础操作能力、信息教育研究等,融入日常教育中的能力以及信息教育执行能力和信息教育评估能力。
        2、当前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2.1学校缺乏信息化教学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行业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在中小学推进信息化教育。但是,由于地域和资金的限制,许多学校缺乏基本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无法满足教师的教育需求和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需求。其次,一些学校有硬件基础设备但缺乏软件资源。培训计划、课件和试题库等文本资源分类简单,格式单一,不随时间更新。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当前的高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2.2教学模式的落后
        我国早期提倡素质教育理念,但在以往高考制度的影响下,教师仍难免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秀的标准之一,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上述情况,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教条化”的,仍然是以往的讲解方法,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正在弱化。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相比,不可否认历史学科需要记住的知识点有很多:历史事件、时代、地点、民族等,由于历史知识的复杂性,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混淆,这样学生自然会厌倦学习,枯燥的学习只能通过机械记忆来解决。
        2.3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不足
        当今社会,大多数教师具有基本的信息化教育意识,鼓励信息化教育走进课堂,但也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反对信息化教育,忽视课堂知识教育。由于设备和环境的限制,部分教师缺乏操作某些信息工具和软件的能力,无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堂相结合,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2.4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措施少
        缺乏信息化教育技能在许多学校中普遍存在。由于学校资源不足和各地教育部门的疏忽,很少有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提供简短的技术讲解,缺乏细致的实践培训和理论知识的宣讲,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需求。一些学校会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但教育内容不全面,缺乏特殊教育,无法实现有效目标。


3、当前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策略分析
        3.1创新教学观念
        教学理念可以说是教学效率的灵魂,它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好的教学理念必然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在深刻理解新课改对教学创新的要求后,教师需要显着转变教学的精神层面,把握新课改的精髓,真正做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育学生不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一种方式。
        3.2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合作及探究
        改变教育模式,增加协作和探究为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让学生回归课堂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真正知识的最佳途径,学生需要摆脱过去的被动学习,必须要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今历史课堂也得到了改进,学生不再像过去一样执着于死记硬背,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提高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小组的协作讨论过程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享受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3深钻教材内容,整理知识框架
        教材始终是高中生开展历史教育活动的第一知识来源。教师要根据历史学习的时间规律,深入分析课本内容,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形式。通过建立具体的知识框架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一个时间点来记忆历史事件,让他们深入了解历史的基础知识,直到完全理解为止。为此,教师可以这样做例如:当教师教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章的内容时,首先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根据特定朝代制作思维导图,其次,教师总结每个朝代的政治。将系统的推导背景、具体系统类型的区分、系统实施的影响等引入思维导图框架,为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为了避免学生因琐碎的知识点而错过知识内容的现象,教师可以提供一段时间的知识概览,以便比较总结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特点,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历史内容。可以有效地记忆基础知识,根据作者整理的知识框架加强自己的历史知识,并利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
        3.4转变授课方式,突出课堂主体
        传统教学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确保了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他们的教育计划,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将课堂中心传达给学生,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历史课堂学习的主导力量。为此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学习到《古代农业》,教师可以将任务交给学生进行教学,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承担讲解知识点的任务,小组讨论结束后轮流进行。
        3.5更新课堂结构,理论结合实践
        高中历史教师通常将理论知识的解释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基础历史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当进行历史课堂活动时,首先确定这堂课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历史课堂课时分为3/4小时讲解理论知识和1/4小时实践知识。其次,在掌握了学生的整体课堂学习水平后,进入课堂知识点汇总,带领学生为课堂知识进行分类,让内容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知识框架。最后,进入课堂测试和实践活动,在备课的同时,教师会发现关于本课内容的真实问题,带领大家进行实战练习,链接解题学生在理解题目内涵后,下意识地回忆本次讲座所学内容,并以此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协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确保不漏掉空缺,让学生按时、优质地完成历史作业。
结束语:总之,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活动,首先要对当前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来解决问题。从深入了解教科书的内容开始,让学生通过构建知识框架,有效记忆和使用历史知识点,同时,要改变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关键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健.“微课”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142-143.
        [2]尤敏.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05):23-24.
        [3]梁贵格.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