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炉山
封开县都平学校 广东省 肇庆市 526547
摘要:学校要实施以德治班,措施具体有:学校应注重制度建设,这是以德治班的重要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德治班的重要保障;针对现状问题和原因,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规范初中生的在校行为, 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时期的矛盾与冲突必然会折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校应注重制度建设,这是以德治班的重要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德治班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班级管理;以德治班;初中
前言:为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将对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对策研究。这是为了让教师积极学习班级管理方法和技能,完善班级管理理论。中学班级管理研究可以拓展中学班级管理理论,丰富中学班级管理理论,指导一线教师实践中学班级管理。课堂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很重要,而创建好的班级群对于孩子和老师的成长非常重要。必须考虑具体的战略和措施。初中生是青少年,他们的心理生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情况影响他们的整体健康发展。研究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指导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
一、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班主任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解放初期或恢复高考后十几年中,绝大多数教师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从而展示自己教育管理的能力和才华,获得“桃李满天下”那种教师特有的殊荣和职业自豪感,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并视之为一件光荣自豪的事,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同行间的工作竞争异常激烈,最终辛苦不负有心人,在当时工作环境和条件极其简陋,待遇微薄的情况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当代人拥有了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初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更要深省。
2)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重智轻德的严重后果,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规范初中生的在校行为,维护学校基本的教学秩序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所以学校都制定了详尽的规章制度,学生是否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主要由班主任负责落实、监督、检查;相应地中学对班主任也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职责要求,如每天的“两操一课”,要求班主任必须准时到岗。
二、班级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和国家教育体制制约初中班级管理
当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制道德体系不健全,受经济社会变革制约影响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出现多元、断层、矛盾的复杂局面。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时期的矛盾与冲突必然会折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系统中的教育包括我们探讨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中小学教育活动更多地还是服从于中高考指挥棒。
2)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初中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受制约于当前的教育体制,目前,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实践中却没有摆脱应试教育,这种体制上的双轨制二元矛盾造成教育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与实施无所适从,目前政府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及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往往是软指标和虚指标,满足这些指标要求的工作内容往往至临时“做出来,写上去的”,不具有实际的评价意义,而反映应试教育要求的指标却是实实在在的硬指标,如,班主任所带班级学生的月考、期中、期末、中考等各类考试的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等等。
3)班主任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班主任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切参差不齐,造成了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且制约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提高。
毋庸置疑,社会环境、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家长的素质及家庭教育水平等客观因素对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具有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是,这些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阶段上又是既定的、相对稳定而不容我们随意选择和改变的。
三、以德治班的具体实施策略
1)了解国家宏观环境
目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总体水平不高。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学的班主任也没有干劲儿。维持良好班级秩序,需要发挥制度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教师要利用正面强化手段,对学生进行正面养成教育,使班级成员在实践中领悟班级文化内涵,形成与集体相一致的价值取向。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反复刺激和训练,从而升华为一种文化。确保课堂管理是班主任真正快乐的源泉。让责任心建设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2)善用班级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团体动力理论认为,成员所属群体对个人的思想、行为、态度起到重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多主体共同参与创设的的过程。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为此,注重整合,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合理非常重要。和谐人际关系是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前提。从宏观方面来看,班级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班级学生身处学校文化氛围并受到所处社区或村落文化的影响。因此班级文化受到家庭、学校、社区的影响。从微观方面来看,学生受到所处班级环境的影响,班级中的师生和生生交往对完成个体的社会化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3)完善班级制度
制度不同于惩罚,如果制度以罚代管,久而久之,定会让学生心生不满甚至反抗。制度的制定应侧重于正面的引领。表达要有亲和力。正面的引领和导向比反面的惩罚更有说服力,更能令学生信服。班规、班训、班级公约的制定方面,要把教师的期望变成学生的期望。并不是把教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在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需要之间建立一个契合点,让学生有共同的愿景,统一的奋斗目标。愿景和目标并不是教师一人的意志,而是全体师生意志的集中体现,调动全体学生关心集体的热情,让全体学生为了实现它而付出源源不断的努力
4)提高初中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班主任要让学生体悟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创造条件和实践机会,放手去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是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一分为二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乐观情感。其次,学生应该能恰当地调节自我情绪,自我控制,增强学生的自律性。不仅仅服从于外在的约束,还能服从于自己的内心,从心所欲不逾矩。做错事情时能勇敢的自我批评,遇到困境时能自我鼓励。再次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还体现在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锻炼,发现自己的潜在特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对集体对他人对社会都具有责任意识。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生能够体悟教师的意图,并自觉执行,不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班主任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让学生不仅在学校而是在未来也能具备这种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规范初中生的在校行为,维护学校基本的教学秩序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所以学校都制定了详尽的规章制度,学生是否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主要由班主任负责落实、监督、检查;相应地中学对班主任也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职责要求。中学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必须钻研的一个永恒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课题也被赋予了很多时代的新特点,通过有效的途径找到科学有效的对策。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于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又充满创造力的一个群体,每个班主任肩负的是对孩子一生负责的事业。当代初中班主任要善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和渠道,提高和更新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储备,还要通过与其他班主任的沟通,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张德星.以德治班,以爱育人[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40-41.
[2]周晓燕.新时代下的以德治班探析[J].中国市场,2018(05):211+218.
[3]王文寿.我谈班级管理的“以德治班”[J].吉林教育,2017(34):43.
[4]蔡秀婵.以德治班,赢在细节[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