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胜
(遵义市长征小学 贵州遵义 563100)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校体育乃至学校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根据遵义市长征小学的实际情况,本文对遵义市长征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新。探究出如何促进遵义市长征小学大课间活动的长久性,实用性。使全校的师生受益,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 大课间体育活动 兴趣
1前言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课间活动形式。具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形式活、时间长、组织形式难等特点。开展特色校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促使学生展现出青春活力,更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目前遵义市长征小学所开展的很多大课间活动在形式上还是相对单一的内容,并没有很大的特色,场地设施比较落后,受此影响,具有特色的大课间并没有多少。但主要还是老师接触的特色活动比较少,思想和眼界没有打开,也没有具体的考察研究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达到学生锻炼的效果,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索研究。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书籍。分析其他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相关资料借鉴他们的成果。
2.2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对大课间的行为动作、态度、认识、兴趣,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及时的记录下来,为大课间的开展积累资料。
2.3试验研究法
通过试验研究,不断修改在假设中存在的问题,更改存在的问题,研究出新思路,不断的修改,最终研究出适合学校情况的的方法
3 研究的原则
3.1全体性原则
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可行、具有健身性、教育性。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通过师生自主参与,合作研究,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研究者,推进者,是大课间活动的主体。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个个都喜爱大课间体育活动。
3.2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好活动内容,时时检查场地器材的磨损情况,如有受损,及时修补。强化安全教育与管理。培养学生活动时认真组织,进入活动场地时要有秩序。建立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项目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参与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程度。我们在选择内容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如果没有趣味性,学生感觉枯燥,就变成被动的单纯训练了,就无法激发学生们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4结论与建议
4.1在探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1全员参与率低
受到文化考试的影响,老师、学生、家长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所以导致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率不高。上文化课的老师经常拖堂,学生无法参与大课间活动。学生们总认为课间操就是跑跑步,做做操,他们完全忽视了劳逸集合学习的规律。家长们总是看孩子的文化成绩,从来不担心孩子身体健康情况,现在很多孩子肥胖,近视等,都是缺少科学的体育活动造成的。
4.1.2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在大课间活动的安排安排中,由于专业老师数量有限,无法把专业老师落实到具体的班级,只有一个人负责一个年级甚至一个人负责两个年级。这样导致了一些动作和课间操的程序不够规范,场地器材的设计不够科学,运动量的安排上不够合理,从而影响到了孩子们对大课间活的的兴趣。
4.1.3学生的趣味性得不到提高
在组织活动中,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及吸引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参与性,不能达到锻炼效果。只有简单的做做操,没有其他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加入到活动中来,学生们对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感觉到很枯燥,导致了学生们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抱有持有的态度。在活动中,活动的主体也比较单一,在活动时,只有学生做,没有教师的参与,这样就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共同学习、共同锻炼的氛围,无法提高他们的兴趣。
4.1.4体育场地匮乏,组织管理缺失
体育场地及器材的充足在体育教学中有着改善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开展效果。但是目前遵义市长征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并未得到改善,影响遵义市长征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顺利开展,需要加大资金设施和活动指导的投入以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完善的管理体系能有效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目前学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上欠缺规范的组织管理和活动形式。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够得到保障,健康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因此,需要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等共同的重视,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2改进措施
4.2.1 加大宣传、提倡全员参与
通过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对课间操的认识。通过学校的播音室、班刊、课间操比赛、学校运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所有的师生认识到身体的健康才是拥有一切的基础。让他们改变原有对课间操的认识,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来。
4.2.2提高认识、注重安全
在场地器材的设置上,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进入场情况进行设置,要时时对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符合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人员的安排调配中,尽量安排专业人员兼顾其他安全人员一起,确保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4.2.3组织与管理实施科学化,提高师生兴趣
在活动的组织中,形式要活,内容要新、要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形式来带动师生们的兴趣。比如说在教师的口令指挥下进行活动,在音乐的调动下进行活动。通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活动内容来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星期一,低端的同学做协调性的练习内容,中段的同学做灵敏性的练习内容,高段的同学做耐力性的练习内容。星期二,低段同学做灵敏性的练习内容,中段的做耐力性练习内容,高段的做协调性练习内容等。通过一段时间大家又相互的交换练习内容。这样的活动同学们感觉不会枯燥。提高了他们对课间操的认识,促使了他们对课间体育活动兴趣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淑芳,范峰.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3,(2).
[2]何云东.大课间活动在初中体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和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8,(1):17—19.
[3]章立早.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8,(35):38-39.
[4]沈连梅.淮北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
[5]刘锦瑶.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6):71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