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璇
惠州市铁路学校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23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有价值的人才,艺术源自于生活,音乐艺术更是需要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感悟进行学习和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讲解和传输,而是要求教师具备创新课堂模式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其中的音乐教育更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音乐作为一种具有节奏型的艺术,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学生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主要以兴趣为出发点,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融入一些趣味性因素,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学生艺术情操的重要课程,对于熏陶音乐情操和启发情感教学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采用一些趣味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将音乐课堂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注意结合音乐课程的内容启发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素养,本文以小学课程中对于培养学生音乐情操和启发音乐教学相关进行深入探究,期望得出一些有帮助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培养音乐情操;启发情感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一、音乐情操和情感教学的概念
情操是一种由情感和思想共同融合的内在艺术鉴赏和感悟能力,是一种心理活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的情操培养也是德智体美劳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情操则是在音乐对于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有针对性的音乐熏陶,对于人的行为和对事物的态度都有所影响,音乐不仅在教学上可以培养专业人才,更是左右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向着积极地方面转变,在音乐教学中,情感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在其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或者说音乐中的情感融入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听到美妙悠扬的音乐时,自然地就会产生愉悦的感受,这就是音乐的情感教学的一部分,音乐的情感教学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上,每一段音乐带给学生的感受是不同的,间接的凸显了音乐的多样化特征,情感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中起到了错滑稽的作用,无论是在音乐创作和对音乐的理解上,都具有积极地促进意义。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与解决措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并且具有分析歌曲内容和体会音乐情感的能力,这一点大部分音乐教师都能做到,但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的,所以其教学方法很重要,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其中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够。吸引力实际上就是课堂的趣味性,这也是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关键点,因为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好奇心和动力驱使,小学生在心态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引导,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在于缺乏联想和课程引导,例如在教授一首歌曲的时候,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本的内容照搬,没有任何形式上的改变,学生久而久之会感觉到枯燥无趣,这就体现乐课堂教学效率底,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的教学弊端,一些教师不讲究教学方式,将自身所学知识一股脑的全部灌输给学生,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收能力,或者说缺乏一个知识接收的突破方式,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小学音乐学科是学生刚开始接触音乐教学的初始阶段,对于音乐学科的理解和感悟只停留在表面,好奇心和自己的喜好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因素,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完全按照课本内容教学,墨守成规,没有任何创新意识,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得不到任何锻炼,音乐情操的培养也无从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趣味性上多加关注,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因素,学生对于一切趣味动画片有这浓厚的兴趣,也就是我们说的童心未眠,可以结合学生的爱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动画片的音乐教学,具体形式可以表现为举办一些小型的演艺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画片音乐进行演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小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对于自己喜好的音乐和歌曲能够全身心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自然的锻炼学生的音乐情操。实际上音乐课是初中各个学科课程中最为轻松和有趣的,但许多音乐教师却没有把握和利用好这一学科特点进行发挥,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模式,将影音融入教学内容中,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下,能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目的。
第二、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听觉。乐感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音乐能力,是通过大量的音乐熏陶和学习理解基础上具备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避免过多的在课堂上讲解音乐技巧,要适当的融入一些让学生感悟的教学内容,因为乐感也是培养音乐情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例如在学习《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候,可以选择让学生闭起眼睛,感受歌曲的旋律,沉浸在乐曲旋律中,从听觉和乐感两方面进行感悟和提升,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浅唱,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歌曲旋律和内涵,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避免老师无意识的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忽略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们很广阔的现象空间,认识不是唯一的,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欣赏《吉普赛之歌》这首乐曲时,我只给学生介绍了曲子的作者、创作背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以及音乐所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并同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例如:有个学生为乐曲取名为“力量”,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力量,我就想为想为它取名为‘力量’。”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受到老师的限制,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正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方向。
【结语】总的来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大概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方面是通过趣味课外知识的引入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情感感悟,进而深入理解音乐内涵,更好的诠释音乐,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种类的课程,在小学阶段设立的目的和意义重大,对于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不仅在音乐专业性上有所提升,更是在音乐德育教学中,迎合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相关政策,从宏观角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在小学音乐实际教学中,通过一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音乐情操和在音乐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更是音乐教学的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黎红.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欣. 当代小学音乐活动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黄自欢.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4]王雪峰.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创新教育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