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谢谢您!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陈克荣
[导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陈克荣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  250100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对学生应该有广泛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心相通,心灵交融,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 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教师工作的主旋律便是“爱的教育”。多一些理解 ,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 ,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蹲下来看学生,尤其是看一些学困生,纪律和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以“慢”的教育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不知不觉地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了我和孩子们真情交往的一条无阻的通道。
        关键词:爱的教育 小学德育 心理辅导
        9月30日下午,送走值日生回办公室的时候,被一名身着运动衣的高个帅气的男生喊住了,我一下子没有认出来,他摘下帽子,一笑露出了一排小白牙,我惊喜喊道:‘小宇,是你这个“坏”小子呀!’他不好意思笑起来。他告诉我他前几次来看我,由于我在实验小学交流,一直没有见到我,有很多的话想给我说,但是最想说的是“老师,谢谢您!谢谢您对我当时的不抛弃、不放弃,初中我的英语成绩最稳了,一直保持在140分以上,中考考了147分,如果当时您由于我的不懂事而放弃我,我就考不上济南一中了,多亏了英语给我提分了…”我说:“是呀,要不是那一次,你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职业学校混社会呢?”他笑道:“可能连职业学校都没上,已经混社会了!”
        小宇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是个特别爱学习的孩子,但是由于从小在奶奶家长大,长期的娇生惯养养成了任性娇纵的脾气,五年级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之后,和强势的妈妈针锋对麦芒,产生了叛逆心理,导致成了班级小霸王,不听讲,上课乱说活、起哄、不完成作业,和所有任课老师对着干,只要老师管他,他就气哄哄站起来拿出想要和老师大干一场的气势,鉴于这种形式,很多老师就不去招惹他,所以他的成绩一落千丈。我当时担任他的英语任课老师,多次谈心、沟通、批评都不管用。
        进入六年级之后,小宇的妈妈生了二胎,更是疏于对小宇的关心和教育,各科成绩均不及格,上课纪律更是变本加厉,眼看着小宇同学这样,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我给小宇妈妈电话沟通给他说了孩子的表现,小宇妈妈说孩子在家和家长基本不交流,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打游戏、听音乐,要不就和几个男孩子出去玩到深夜回家,家长表示已经对这个孩子放弃了,话语中充满了无奈,我给家长说,那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给家长打电话然后你们过来,咱们一起好好和他沟通一下吧。放下电话没有半小时,小宇的爸爸妈妈就来到学校,我把小宇叫到办公室,经过很长时间的唇枪舌战地交流,了解到小宇的症结所在:1.以前奶奶爷爷经常表扬夸赞小宇,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之后经常指责孩子,造成孩子的不自信和叛逆。2.有了弟弟之后,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所以经常打架、违反纪律引起家长、同学和老师的注意和重视,获得满足感。3.老师们对小宇的态度变化引起小宇对老师更加的敌视。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和家长的态度由最开始的如暴风骤雨般得严厉指责(小宇爸爸几次想动手都被我和小宇妈妈制止。)到和颜悦色的摆事实、讲道理,小宇的目光由不服气到愤怒得平和到悔恨,叛逆一年多的时间,小宇第一次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从此小宇的课堂纪律和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今天的这次见面,使我深感欣慰,对小宇的每次“不抛弃、不放弃”可能不是他今后走向优秀的决定因素,但我深信这对小宇的成长,绝对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更加使我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对每个孩子都要宽容,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带来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体在不同领域有巨大差异,这更加需要教师们耐下性子、俯下身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而不是对每个班的所有孩子采取一种方法教育。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也提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是每个孩子整个学习阶段在校最长的时间,对他人格、习惯、素养各方面的养成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他走下去,所以教师更应该体会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所在,充分了解每个生命、欣赏每个生命、敬畏每个生命,不管他们是教师们眼中的优等生还是学困生甚至是品质较差的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认识中,才可能培植对生命的敏感,才会深刻感受教师的责任,才是对每个生命的负责。
        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我会继续努力“懂得” 每位学生,以心怀“不抛弃、不放弃”每位孩子的教育信念,以“慢”的教育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这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参考文献:
        
        [1]冯霞.行秀雅  可立德  心有爱  可高飞[J].考试周刊,2017(A4):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