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桥头学校 518100
摘要:立足生活,留心生活是解决作文无话可说的一种重要方式。五感作文教学法立足于人们的基本感觉器官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生活敏锐度。创设情境是一种较好的关注“五感”、进行针对训练的方式。
关键词:情境创设 “五感” 感觉锐化
五感作文教学法是现今一种较为流行的作文教学法。所谓“五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觉的统称。一般而言,写作的“一般能力”包含了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想象力。而其中的观察力一项,就是运用左脑具有意识的五种外部知觉“视、嗅、听、味、触”来获取外在世界和主体内部讯息的能力。运用“五感”写作,就是通过触觉、视觉、感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描写,结合具体的感官记录与表达,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生活、理解生活与思考生活。
这种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叶圣陶先生“作文是写作的一部分”[ 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叶圣陶集(第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12]的作文本质的认识,要求立足于生活,还原生活的写作要求。而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不仅是语文学科工具性——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和自我认识的需要,也是自我成长的需要。但学生限于自身文学素养的局限与认识能力的不足,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对其观察力进行训练,而五感训练法恰好符合了锐化观察力的要求。
“情境”则是“情”与“境”的结合,也是文论中谈到“情”与“境”关系时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创作离不开写情与造境,“要在写作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要解决的就是写作学习的情境性问题”[ 王剑宜.我们这样教写作:小学语文功能性习作教学设计[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2]。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应用五感教学法,适应不同的感觉强化训练的需要。
倪林《情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写作策略探讨》提出了五种情境教学方法,即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实物演示情境教学、图像再现情境教学、音乐渲染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情境教学。这几种情境教学法适合创设适当地写作情境,以不同的方式激发着写作者的思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
一、图像再现情境与视觉强化训练
对于世界的丰富多彩,很多学生其实有直观地感受。但是,学生的积累与探索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导致他们常常只能够感知最基本的东西。杜甫于“无边落木萧萧下”中选择“木”字取代“叶”字,就是因为“木”字与“叶”字带给人的感受不同。“木”字是秋季缺乏水分,较为干燥,颜色枯黄的树叶的象征,而“叶”字更给人生机勃勃、水分充足的感觉。这种极其细微的区别就需要学生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捕捉。想要去区分这些细微的差别,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激活他们的感觉,强化他们的感知。
教学的初级阶段是通过大量的侧重一个侧面的重复感受锻炼学生的感觉敏锐度。在五感之中,视觉作为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需要投以巨大的精力,而色彩,恰好就是最适合拿来作为激活感觉的方式。
写作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用文字呈现画面,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图像再现采取大量出示的具有强烈对比的颜色和同一色系明度与灰度的区分,可以比较容易的激起学生探索色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也能更好的选择颜色来描述画面。
一方面,颜色的命名本身就是一种感觉的描述,是一种文字的呈现。大量颜色与命名的相对应微妙的启发了视觉与文字之间的联系,文字的命名是内心感受的呈现,让学生在色彩的缤纷中中感受到文字的趣味。
另一方面,图像再现的方式也适合景物描写的多重色彩重现。某个景物能引起人的关注与观察兴趣,是多重色彩的组合。在直观感受到世界色彩的多样性后,作文文字的呈现是有选择的。采用哪种颜色词语更适合描述眼前的画面,重现画面给人的感受,有着有趣的区别。
例如,醇厚的红色与浅淡的红色,前者适合修饰丝绸与红酒,后者适合修饰太阳未升起时的天空。未出示图像对比之前,有大量课外积累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对色彩进行区分、选择和应用,但没有积累与专业训练的学生,往往只能使用“红色的窗帘”与“红色的天空”这样较为简单的描写方式。
二、实物演示情境与嗅觉、味觉与触觉感知
所谓实物演示情景教学,具体指的是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运用实际物品,让学生认识物品的形状特征或者是观察事物变化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应嗅觉、味觉与触觉的训练。这三种感觉相对于视觉来说,是一种相对隐蔽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实物演示更加适合激发学生对这一类感觉的关注。例如不同商家出产的玫瑰味香水,学生需对其给人的感觉进行合适的描绘。令人觉得有趣的是,描绘嗅觉的词语能被学生描述的相当具体,并且在无形中与其他感觉进行了联系。针对不同的气味,学生选择不同象征意义的词语进行描绘,例如气味较为浓郁的常与触觉厚重如“天鹅绒长裙、厚重的窗帘”相联系,而气味相对清新的会与触觉清透如“轻纱的裙摆、玫瑰上的晨露”相联系。味觉与触觉的训练同理,特别是味觉,虽然多数人有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感知,但现实中所存在的实物的味觉往往是多种味道的复杂综合体,这就对学生的描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复杂味道进行重现。此时即使不经刻意训练,学生也能够将味觉与视觉、嗅觉相联系,使文段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在此基础之上,“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的训练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
三、场景音的渲染与角色动作的重现
李吉林音乐渲染情境教学是基于听觉的方式来渲染学习氛围,以此引导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学中,而听觉训练则与这种教学模式不同,听觉作为叙事中重要的细节部分,要求场景音的重现。
每时每刻入耳的声音都不同,就将安静的画面变得生动了起来,无声之境刹那间变得生动,转化为有声有色,听觉功不可没。将声音从场景中剥离进行独立感知,让学生感知到了声音渲染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五感的锐化是基础,是激发观察力,由“看”转为“看到”的过程。在满足了描物写景的要求后,作文要求对写人叙事进行训练。这种写作对象的转变就适合于角色动作重现这样的情境设置。课堂提示学生重现日常生活动作,或重现典型性格的典型事例,提示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情进行关注,也即是“鸡毛蒜皮放大写”[ 蒋军晶.作文九问(基础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5:10]。经过之前的一系列训练,学生虽对“观察”有了模糊的认知,却仍然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捕捉人物动作、人物神态与语言。而角色动作重现提供了一种观察方式,既强迫参与重现的学生揣摩自身的动作行为,也给了观察的学生多次观察动作,运用课堂所学写作策略进行连续性动作描写的机会。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也恰恰是最易得的素材与最容易把握写好的充实的文章内容。这样也使学生由生活出发,更好的练习了人物描写方式。
五感作文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敏感度,情境创设为五感作文教学法创设合适的训练方式,学生留心生活,注意细节,为作文积累了写作素材。
参考文献
[1]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叶圣陶集(第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2]王剑宜.我们这样教写作:小学语文功能性习作教学设计[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
[3]蒋军晶.作文九问(基础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4]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充[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5]张灵芝.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6]於婷.论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西华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7]张健曦.五官意象切入情境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8]倪林.情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6)